杨东出手了,在一个大家并不太理解的时刻。
来自业界的信息,在刚过去三个月内,杨东创立的宁泉资产陆续打开了一批封盘已久的存量私募产品的募资。
作为过去两年最“当红”的主观私募大佬之一,杨东在去年“9.24”前并没有如此热烈的“吸金”动作。
但在上证指数从底部上涨了20%之后,他反而做了上述安排,这多少令一直推崇他的投资者有点意外。
是对未来市场的空间有足够大的期待?
抑或是发现了某些值得捕捉的战术机会?
还是对宁泉团队后续的资管能力有了更多信心?
杨东和宁泉都没有做过多解释。
但募资还在进行,考虑到宁泉资产之前的受托规模已经达到450亿一线,此轮募集后,大概率宁泉的规模将超越500亿,甚至挑战其他一线私募投资集团。
杨东对资产规模的雄心,原来不止500亿啊!
开放老产品募集
根据资事堂了解到的信息,从2025年1月至今,宁泉资产陆续与各家渠道合作,批量打开存续产品的募资之门。
宁泉这轮的主要募资方案是将存续产品(即多年前成立的“老产品)打开吸收新的投资者,或吸引老投资者追加申购。
在过去几年的牛市里,宁泉应用了一些衍生品投资,较为有效控制了产品回撤。因而预计相关老产品再次申购时的单位净值不会太低。
另外,宁泉此次打开申购的产品类型包括了过去成立的三年封闭期的股票策略产品。这意味着投资者申购后,相关基金份额要从申购成功起“锁定”至少三年。
自2021年A股行情走弱以来,类似三年封闭期的主动权益产品已经很少见诸市场渠道。
此番,宁泉再次“推出”三年期封闭期产品,体现了管理团队对自己产品的强烈信心。
杨东亲自站台
由于是老产品募集,相关产品并没有制作太多详细的投资信息,但出示了过去三年的年化收益。
相关统计显示,宁泉成立满三年的产品,其平均年化收益是比较可观的正收益。
另外,产品页也非常突出的把“杨东”的形象凸显了出来(下图)。
资料的初始部分即强调,宁泉资产是一家高度专注二级市场主动权益类投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创始人杨东先生为宁泉核心人物,“具有32年投资经历,倡导价值投资,追求投资性价比,对资本市场长期趋势具有敏锐洞察力”。
资料还称,杨东担任宁泉资产执行董事和投资委员会主任,目前“把握宁泉投资研究的大方向”。
策略容量被“热议”
另外,资料还“透露”:宁泉资产这家私募机构的最新管理规模,目前已妥妥超过了450亿元人民币。
这意味着完成这一轮募资后,他的规模会进一步增长。
当下的财富行业内,对于主观权益基金经理的受托规模的关注颇多,讨论度也很高。
其中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角度是,讨论知名基金经理能够胜任的投资策略容量。
当宁泉的规模达到500亿人民币甚至更多以后,他会用什么样的投资策略来支撑这个规模,颇令人好奇。
“解法”不少
对于宁泉未来的投资策略,如何应对大规模新增资金的管理,渠道和业内人士有不少猜测。
首先可以排除的是,宁泉通过招聘更多投资大腕来扩容策略容量。
宁泉自诞生以来,基本秉持的是“一个团队、一种(组)策略”来管理组合的方案。单纯增加人手无助于其规模的明显提升。
更何况,哪里去招聘和杨东“等量齐观”的基金经理呢?
其次的选择是增加可投资资产类别或工具。
这个方案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一方面,杨东一直很乐意在合适的时候扩容自己的资产类别。不论是年轻时的可转债,或是近年使用越来越多的衍生品工具。
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市场的发达和越来越多的金融工具诞生(央行自己都在创设新的工具)。新工具的投资价值和组合使用的空间是越来越大的。
这点也很符合杨东一贯追求“投资性价比”的风格。
其三,通过优选时点来把握间歇出现的“战略”战术机会。
这点也不能排除。
但如果是这个答案,那就意味着,杨东一定在某个市场角落发现了一些市场忽视的机会,而且这个机会的资金容量要相当大(足够容纳上百亿新增资金)。
而且,这个机会在“9.24”前不存在或不明显,相反是在2024年尾声以来,日益凸显出来。
以此匡算的话,那么对于市场内的其他投资者而言,可能要好好思考一下,什么样的机会可能在这个市场里浮现了?
Copyright © 2008-2020 【新宝配资】深圳海商汇创新投资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1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