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曾令俊
近日,高盛发布针对中国银行业的分析报告,把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全部降到“卖出”,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为“中性”,“买入”评级只剩建设银行和邮储银行。
对此,招商银行投资者关系部发布《关于高盛报告涉及CMB有关问题的澄清》,称从该行收到的投资者问询和反馈来看,高盛的判断对部分投资者产生了一定的误导,并引发投资者对招行资产质量的担忧,该行有必要对相关情况进行澄清。
招行称,报告原文中推测招行对政府平台融资约1万亿元,但截止到2022年末,表内贷款只有1325.64亿元,仅占招行全部贷款的2.32%。
具体来看,招商银行分五个点对上述报告进行了回应和解释:
一、高盛报告中所使用的“implied loss ratio of credit portfolio in debt investment book”,缺乏逻辑性。
指标分子是所有“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投资”中的阶段三损失准备,分母使用的是“以推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投资”中的“其他投资”。前者是所有“以推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投资”的阶段三损失准备,后者则是“以推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投资”中的一小部分,报告将两者简单相除缺乏逻辑性,而且报告也不对该指标进行任何解释说明的做法,很容易引起读者的误会。
进一步而言,“以推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投资”的阶段三损失准备,大部分来自于理财回表的问题资产所产生的准备,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投资”的“其他投资”中的绝大部分资产并不是理财回表资产,据此计算的比率的逻辑相关性方面的缺陷就更为突出。
二、招商银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投资”的资产质量优良。
2022 年未,该行“以推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投资”1.58 万亿元,剔除理财回表因素之外的不良资产极少,资产质量优良。 “以推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投资”目前不存在该暴露未暴露的风险资产。
三、高盛报告中所使用的“implied loss ratio of credit portfolio in debt investment book”指标高达25%,原因在于:其一,该行按照监管精神,近几年持续收缩“其他投资”规模,该科目从2018年的2534亿元已经下降到2022年未的1273亿元;其二,阶段三损失准备增长,余额达到323.68亿元,但其并非主要来源于表内的“以推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投资”中的债权投资,而是主要来源于理财回表,我行对理财回表资产进行了充分的投备计提(2022年末该部分的拨备计提比率达到 95%)。
此外,“以推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投资”中的“其他投资”的不良资产,目前暂无明确的核销处置政策依据,仅能依靠清收等有限的方式处置,阶段三损失准备消耗进度缓慢,导致高盛报告中所使用的“implied loss ratio of credit portfolio in debt investment book”指标居高不下。
四、高盛报告推断该行仍需进一步确认340亿元的债权投资不良资产,且仍需进一步确认340亿元的损失。
实质上该行年报已经披露“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投资”中阶段三资产余额为 341亿元,阶段三损失准备 324亿元,两者都已经充分披露和充分计提,该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投资”并不存在高盛所推断的需进一步确认和计提的损失情况。
高盛报告还提及,该行仍有60 亿元的不良贷款需进一步确认,计算依据是“以推余成本计量的贷款和垫款”中阶段三资产余额占比,来计算招商“实际”不良货款率,并进而推断该行仍有60亿元的不良贷款没有确认。此处分析师忽略了一个基本常识,即计算不良货款率时,分母当中包含了票据贴现(“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贷款和垫款”),而由于票据贴现当中一般没有不良货款,因此不良货款率自然会比“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货款和垫款”中阶段三资产余额占比要低。
五、关于高盛研报中涉及招商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合债务问题,截至2022年未,招商银行表内贷款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业务余额1325.64亿元,较上年未微增90亿元,仅占该行贷款和垫款总额的2.32%,平台债投资规模很小,包含地方政府债券投资在内的所有地方政府相关融资远低于高盛推测的1万亿元;政府融资平台融资业务的不良贷款率0.14%,较上年末下降0.49个百分点,资产质量优良,招商银行地方政府平台的融资风险整体可控。
Copyright © 2008-2020 【新宝配资】深圳海商汇创新投资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1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