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上市公司面貌更是发生了众多变化; ②上市公司对国民经济的代表性和引领性进一步增强; ③将着力提升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回报能力这五大能力。
财联社6月10日讯(记者 林坚)“全力为投资者提供真实透明的上市公司。”在6月8日启幕的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主题演讲时提到。这次发言中,他九次提及上市公司,并提到“夯实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内在基础”。
财联社记者观察到,作为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自2019年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中之重,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上市公司面貌更是发生了众多变化:
一是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日益显著,上市公司对国民经济的代表性和引领性进一步增强。
二是随着包括公司治理更加完善等积极变化,上市公司基本面整体向好整体向好,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更加契合投资者多元需求。
三是上市公司迎来更多政策制度“红利”,新发展机遇纷至沓来,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企业。近年来,证监会更加精准高效支持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引导市场资源更多向科技创新企业倾斜,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四是伴随着常态化退市机制落地见效,高风险因素持续化解,上市公司身处的环境发生变化,尤其是我国市场投资理念深刻扭转,市场生态显著改善。
五是认真抓好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会同有关方面着力完善长效化的综合监管机制,持续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保持高压态势,从严惩治财务造假、大股东违规占用等行为,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回报能力,夯实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内在基础。
上市公司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质量,体现着中国经济的成色,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需要长抓不懈。可以看到,得益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系统谋划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路线图,上市公司未来发展路径更加明晰。
上述提到的提升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回报能力这五大能力,是未来上市公司发展的根基,也是夯实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内在基础。
变化一:对国民经济的代表性和引领性进一步增强
上市公司是实体经济的“基本盘”,也是资本市场的基石。近年来,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成长性进一步增强,对国民经济的适应性和引领性持续提升。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易会满也谈到,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上市公司对国民经济的代表性和引领性进一步增强。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上市公司数量连续突破4000、5000大关,总市值接近翻番。目前,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与GDP之比达到近60%。
长期以来,证监会多管齐下,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做优做强步伐加快,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一方面,持续深化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改革,大力简政放权,2019年以来上市公司再融资4.13万亿元,并购重组交易金额达7.64万亿元,有力支持上市公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此外,监管层面先后制定“纾困23条”“支持上市公司发展12条”等措施,助力上市公司抗击疫情、加快发展。2019年以来,实体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1.1%、9.9%,研发投入复合增长43.9%,千亿元以上市值的公司数量由54家增长至125家。
变化二:基本面内外兼优,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
“将全力为投资者提供真实透明的上市公司”是推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不难发现,良好的公司治理和规范的信息披露是高质量上市公司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上市公司质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规范化运作和治理水平明显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不断改善,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为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公司治理是上市公司质量的内在基础。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上市公司公司治理更加完善。证监会坚持信息披露监管和公司治理监管双轮驱动,2020年开始,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公司治理专项行动。通过公司自查和现场检查,实现30年来对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第一次“全面体检”,一大批显性问题得到解决,公司治理的基础更加扎实。与此同时,修订、制订股东大会、上市公司与集团财务公司业务往来等规则,公司治理制度约束进一步健全。
主业突出、业绩优良是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体现,也是赢得投资者青睐、赢得市场地位的关键所在。得益于上市公司基本面整体向好,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可以看到,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是取得长期稳健收益的关键所在。
易会满提到,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盘,是资本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努力创造更多的价值,让投资者真正分享到企业发展壮大带来的红利,这是近年来上市公司交出的“答卷”。数据显示,上市公司2022年度分红派现金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
接下来,易会满表示,证监会将从自身职能出发,坚持敬畏市场、尊重规律,牢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根本职责,坚持投融资改革协同推进,为居民资产配置创造相协调的市场环境和生态。
变化三:新政策红利在途,科技创新企业再迎机遇
资本市场在支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多方支持上市公司用足用好用活再融资等资本工具,在满足融资需求的同时也鼓励产业整合和转型升级,加速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跨越式发展的群体画像中,科技创新企业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道风景线。目前,科技创新企业已然成为上市公司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境内上市公司已超5000家,总市值近85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其中,已有一半以上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要行业上市公司已形成集群效应,创新领跑者和产业排头兵地位更加彰显。
在本次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易会满谈到,近年来,资本市场改革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为突破口,健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制度机制。在发言中,他还着重提到了要更加精准高效支持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支持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都需要高质量的上市公司群体作支撑。易会满进一步谈到,将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守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差异化特色化定位,探索建立覆盖股票、债券和私募股权的全方位全周期产品体系,持续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制度机制,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易会满表示,会适时出台资本市场进一步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政策措施。而这一举措方向也将为上市公司带来更多积极助力。不少上市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政策措施将为企业发展带来政策红利,他们对此表示期待。
变化四:持续健全监管体系 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上市公司自身是内因,是责任主体,也是最终受益者。为更好地做好这项系统工程,来自监管的他律提供了切实保障。
上市公司监管是证券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监管是证监会的法定职责、第一职责。易会满在最新发言中明确提到,下一步将会同有关方面着力完善长效化的综合监督机制,持续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保持高压态势,从严惩治财务造假、大股东违规占用等行为。
易会满称,证监会将主动适应资本市场新形势、新特点,推动监管理念、方式和手段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科学监管、分类监管、专业监管、持续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坚决维护资本市场“三公”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一方面,证监会将以落实机构改革为契机,及时查补监管不到位、不及时的制度短板和漏洞,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推动依法将各类证券期货活动全部纳入监管,持续健全各条线各环节监管制度体系。
另一方面,证监会也将发挥好资本市场透明度高、规范性强的优势,坚持和加强穿透式监管,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强化股票、债券、基金、期货协同监管,推动形成监管合力。加快推动发行、上市、机构、债券等主要业务条线监管转型,加强监管透明度建设,着力提升监管科技化、智能化水平。继续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和市场乱象,着力加强全面实行注册制后的市场秩序维护和生态塑造。
变化五:多重风险持续化解,市场生态显著改善
得益于监管层多措并举的助推,可以看到,近年来,无论是常态化退市机制落地见效,还是高风险因素持续化解,都反映了我国市场投资理念深刻扭转,市场生态显著改善的新局面,这也体现了上市公司所处的环境发生了积极变化。
不难发现,退市常态化是长期困扰资本市场的难事大事。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易会满发言时介绍道,近年来,证监会会同有关部委和地方党委政府,强化扶优限劣,切实把好市场入口和出口两道关,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推动常态化退市机制落地见效。
2020年,中央批准《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以来,证监会精准打击“空壳僵尸”和“害群之马”,三年来,共有123家公司退市,其中强制退市102家,强制退市数量超过资本市场之前近30年的总和,历史积累的大量绩差“钉子户”得到集中清理。
同样的,在市场生态逐步净化的进程中,高风险因素也同步持续化解。曾经一段时间,上市公司大股东股票质押、实际控制人通过违规占用担保“掏空”上市公司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资本市场的重大风险隐患。但证监会从融资供需两端、场内场外两侧持续发力,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进风险化解,高比例质押的公司家数已较峰值减少60%以上,目前已不再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风险。此外,证监会还积极推动分类解决违规占用担保问题,2020年至今推动整改金额近4900亿元。
林坚
Pierrelin0819
资本市场报道中心记者
Copyright © 2008-2020 【新宝配资】深圳海商汇创新投资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1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