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对寿险公司的处罚又有新变化:超过10位保险代理因为保险销售误导被处罚,而此前对保险机构个人的处罚多针对分支机构的高管人员,鲜有大量基层营销员因为销售误导被罚。
从《证券日报》记者统计的情况来看,今年以来,共有13家寿险公司因为各类原因被处罚,合计被罚544万元,罚金不及财险公司和保险中介。
超10位基层营销员被罚
3月18日,河北银保监局下发的处罚函显示,中信保诚人寿保定中支存在“在微信群编发内容不实的保险营销宣传信息”的行为。河北银保监局因此决定对该中支予以警告,并处罚款1万元;并对当事人李某予以警告,并处罚款0.5万元。
实际上,今年以来,上述对基层营销人员的处罚并非个例。
2月27日,湖北银保监局连发12张罚单,处罚对象均是保险营销员,包括两家上市险企旗下寿险公司的12位营销员,处罚金额在1000元-5000元不等。被罚的原因包括阻碍投保人如实告知,诱导投保人不如实回答回访问题,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夸大解释保单现金价值、产品收益,赠送投保人礼品,承诺买保险送欧洲游等。总体来看,被罚原因均与销售误导有关。
实际上,银保监会近期披露2018年保险投诉信息显示,人身保险销售纠纷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去年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接收人身保险公司销售纠纷投诉16976件,占人身保险公司投诉总量的42.63%。主要反映夸大保险责任或收益、未明确告知保险期限和不按期交费的后果、未充分告知解约损失和满期给付年限、虚假宣传等问题。
去年在寿险领域反映的投诉问题,基本与今年以来寿险公司及相关个人被罚的原因一致:都指向销售误导。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发展,销售误导逐渐开始由线下转向线上,包括各类自媒体销售误导、朋友圈销售误导等。
为此,2018年暑期,银保监会就发布了《关于防范部分营销人员在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平台发布虚假营销信息的风险提示》。今年1月8号,银保监会又发布了《关于防范利用自媒体平台误导宣传的风险提示》并表示,近期此类情况仍时有发生。
除发布自媒体销售误导的风险提示外,银保监会在去年以来还发布了10余份风险提示,包括《以案说险:侵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分析》、《关于防范“大学生录取与保险交费记录挂钩”销售误导的风险提示》、《关于人身保险“退旧保新”的风险提示》、《关于互联网渠道短期健康保险续保问题的消费提示》、《关于防范银行保险渠道产品销售误导的风险提示》、《关于警惕“保险分红”骗局的风险提示》等,提醒投资者,以防被各种销售误导“套路”。
为何销售误导屡禁不止?
实际上,寿险销售误导频发一方面与近年来保险营销员快速增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保险营销员群体整体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等原因有关。
近年来,随着监管取消保险营销员从业资格考试后,营销员数量大幅增长。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我国保险营销员超过800万。另据媒体报道,截至2018年年末,国内保险营销员增至870万。
随着寿险公司对保险营销员依赖程度的增加及保险营销员群体的迅速增长,销售技能等业务培训并不能同步跟上,误导时有发生。
《2018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暨保险营销员调查报告》显示,根据问卷反馈数据,我国保险营销员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女性为主,学历偏低,男性成长性强”。而保险营销员对当前工作最主要的困惑是专业能力不够。随着保险产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设计越来越复杂,行业对于营销员个人知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银保监会及保险行业层面也注意到了上述问题,一方面鼓励保险公司等加强营销员的培训,提高营销员群体素质。另一方面也相继推出了“双录”(录音录像)等监管措施,对保险销售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