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基金有两个清盘条件,一是连续20个工作日基金净值低于5000万,一是连续20个工作日持有基金的人数不足200人。基金被迫清盘,表面上看是因为达不到规定的资产管理规模而清盘,但本质上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对于那些业绩很差,持续遭到赎回,以至于规模达不到法定最低标准而清盘的基金,这实际上是持有人用脚投票,股票市场都有退市制度,而且退市的力度越来越大,基金市场当然应该也有“退市”制度,这就是清盘。既然基金的业绩一直都很差,凭什么让基金公司在让持有人亏损的情况下还持续收取管理费?这就好比上市公司业绩连续亏损必须退市一样,基金业绩持续亏损,当然也应该清盘。所以,对于这些被清盘的基金,根本不必惋惜。业绩持续差的基金“僵而不死”,是对绩优基金的不公平!也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任何一个市场,都应该优胜劣汰,绝对不能劣币驱逐良币。
基金被清盘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情况是,新基金成立时为了达到法定最大规模,基金公司费尽心机找了“帮忙资金”让新基金产品成立,求得“面子上好看”,而新基金成立之后不久,“帮忙资金”就要撤退,这就会导致新基金规模达不到规定最大标准或者持有人数量达不到200人,这样的新基金被迫清盘,可以说是“清得及时”,基金公司找“帮忙资金”成立新基金,本质上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多一只新基金的“种子”,而不是从持有人的利益角度出发,这样的基金被清盘,可以说是“清不足惜”!基金公司如果继续热衷于比拼规模、比拼谁的新发基金规模大、比拼谁家新发的基金多,实际上就是只从股东和基金公司自身利益出发,因为管理资产规模越大,基金公司提取的管理费就越多,给股东的利益回报就越大,基金公司老总的位置就坐得越稳。但基金公司真正要持续稳定发展,还是必须立足于给持有人持续带来稳定的绝对回报。
基金公司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一是引领资本市场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风气,减少市场投机的力量和氛围;二是给持有人创造持续稳定的回报。只有给持有人创造了持续稳定的回报,基金公司才能“家大业大”,但这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布局,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换言之,给持有人提供持续稳定的回报,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极为艰难,需要基金公司摒弃短视眼光和行为,立足于长期行为和前瞻性、理性布局与持续精进。能够在激烈的基金行业胜出的,毕竟是少数。未来,基金行业的集中度会越来越高,可能只有前十大、前二十大基金公司才能活下来、活得不错,可能前五十家基金公司才能盈利或者保本,可能其他的基金公司都要持续亏下去了,这些持续亏本的基金公司,要么因为经营不善产品被清盘,要么倒闭,要么被大基金公司收购兼并。
中国基金业的产品竞争,本质上还是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这一方面与基金公司的创新能力欠缺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整个资本市场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有关。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盈利,主要还是通过做多来实现,这就决定了基金公司盈利的方式还比较单一,很多时候仍然是靠天吃饭,而且,整个资本市场还是散户占主导地位,市场的投机氛围仍然很强,波动性很大,基金在资本市场的话语权其实是趋弱的,这些市场环境,决定了基金公司很多时候很难为持有人带来持续稳定的业绩回报。
大批公募基金产品的清盘,一方面并非坏事,任何一个市场,优胜劣汰都是必须的生态,没有市场竞争力的基金产品“退市”,本质上不是什么坏事;另一方面,基金被清盘,仅仅指责基金公司不作为也是不对的,基金产品被清盘涉及到整个资本市场的生态环境,基金公司当然有责,但整个资本市场的体制机制也有责。唯有不断改革,通过释放制度变革的红利,才能让中国基金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