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个部委开展的保健品乱象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进展。
“总的来看,虚假宣传及虚假广告案件数量占比最高,两类案件共立案2531件,占比38.7%;结案733件,占比32%。违规直销和传销案件立案和结案数虽然不多,但是案值和罚没金额最高,案值49.54亿元,比占63.6%;罚没款1.94亿元,占比72.4%。移送司法机关案件共174件,主要涉嫌传销、危害食品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 14日下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在整治保健品乱象百日行动工作进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成果与挑战并存
1月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13个部门共同决定,当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
此次“百日行动”确定了十类重点违法行为,分别为虚假宣传、组织虚假宣传行为;虚假违法广告行为;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及宣传治疗作用的行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无证无照经营行为;价格违法行为;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消费者合理要求行为;直销企业、直销员及直销企业经销商的违规直销及传销行为;相关企业或个人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等行为,以“保健”为名开展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等。
通过两个多月的集中整治,对“保健品”市场乱象已经形成全面打击的高压态势,“百日行动”取得阶段性进展。
截至3月10日,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117万人次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商品进行检查,共立案6535件,结案2290件,案值77.9亿元,罚没金额2.68亿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74件。在各地查办的案件中,虚假宣传及虚假广告案件数量占比最高,两类案件共立案2531件,占比38.7%;结案733件,占比32%。违规直销和传销案件案值和罚没金额最高,案值49.54亿元,比占63.6%;罚没款1.94亿元,占比72.4%。移送司法机关案件主要涉嫌传销、危害食品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
但是,整治保健品乱象依然存在诸多挑战。“在全国集中整治的执法高压态势下,保健市场很多违法行为受到了处罚,但是保健市场乱象生存的土壤仍然存在。”上述负责人表示,违法犯罪分子牟利的心态不易改变;利用会销等形式虚假宣传、虚假广告、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屡禁不止。
“尤其是会销类案件,以免费体验或者给予赠品的方式吸引消费者到店听课,讲课不使用书面材料,都是视频课件,即看即删,取证难,行为隐蔽性强。”该负责人说,一些经营者为了“避风头”,出现暂时关门歇业、转移经营场所、转入地下经营等,执法办案难度进一步增加。
其次,普通民众尤其是老年人对保健市场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当执法人员对涉嫌违法的体验门店进行检查时,在场老年人往往会指责执法人员妨碍他们免费体验,甚至为经营者开脱,成为办案阻力。部分群体特别是老年人怕孤独、爱热闹,容易被小恩小惠诱惑的心理基础,在短期内也难以消除。
另外,对保健市场新行为、新问题的研究能力和监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保健市场领域广、商品类别多、违法行为复杂,专业性较强,新业态、新问题发展变化迅速,一些违法行为人行走在法律的边缘,以合法的外衣掩盖侵害百姓权益、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本质,逃避法律规制。
重在建立长效机制
百日行动过后,一度偃旗息鼓的“保健品”销售大军是否再卷土重来?
对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前段时间的督导,我们了解到各地、各部门在日常监管中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比如大要案件挂牌督办、案件通报排名、飞行检查等。
“为了使长效监管机制的制度和措施切实有效,已经做的第一件事是向相关部委,以及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发函,征求对建立保健市场乱象整治长效机制的意见。我们也将在总局官网上以发布公告的形式,向全社会征集对长效机制建立的意见。在收集整理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将对各地、各部门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国推广,将经验制度化、制度常态化。”上述负责人表示。
此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在推进建立的反不正当竞争工作协调机制,旨在发挥部门合力,将保健市场等重点领域、重点违法行为整治作为协调机制的重要议事事项之一,定期召开部门间工作会议,建立案件情况通报、信息共享机制,共同研究部署、协调处理涉及市场竞争秩序的重大问题。
未来还会把专项整治工作与地方党委、政府已经开展的重点工作相结合,比如北京市将保健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纳入了“平安北京”的综治考核中,也争取在全国范围内把对重点领域的专项治理工作纳入到地方综治考核等常态化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