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仓都加满
如果说2019年资本市场最大的主题是科创板,相信不会有多少人有异议。然而50万的门槛把95%的个人投资者挡于门外。此时,“科创板基金”成为热门选择。
有券商分析,此轮科创板基金募集规模在1000亿左右,有基金公司称单只募集目标几十亿元。一轮火热的行情扑面而来!
这一幕是如此的熟悉——不由得使人想起了去年一度如火如荼的独角兽基金,以及2015年的互联网+基金。然而,大热必死,那两个品种在发行后就偃旗息鼓,甚至败走麦城!
这一次,“科创板”基金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在进行一系列分析后,我个人得出以下结论:作为投资者,我个人是不会去买科创板基金的,也不建议周围的人买科创板基金。
在这里声明,我对政府推出科创板是坚定支持的,这是一个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将在引领我国产业转型发挥重大作用。但是,追逐热点、一拥而上的科创板基金,带给基民的,却不是一个好的投资选择。
以下是作为投资者不买科创板基金的几点原因:
1、从一哄而上,到一地鸡毛,不需要多久
我们看到,为了鼓励成长期的高科技企业上市,科创板设定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允许尚未盈利的企业上市,允许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和红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科创板引入“市值”指标,与收入、现金流、净利润和研发投入等财务指标进行组合,设置了5套差异化的上市指标。
这样的上市条件,势必使得鱼龙混杂、大浪淘沙,对投资人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举例来说,30亿市值,市场空间大的、最近一年营收不低于3亿元的企业,也可能会死的很难看。
比如大家熟悉的小黄车ofo和锤子手机,OFO最高估值达到200多亿,包括阿里巴巴、金沙江等多个明星公司投资,肯定符合科创板标准。而锤子手机,一路获得海通资本、金石投资多家公司投资,连成都政府投资了6个亿,2015年,四川迅游科技曾公告称,将向锤子科技增资3000万元,该融资对锤子科技的估值超30亿元。
可以想象,如果科创板早两年出台,众星捧月的小黄车和锤子手机肯定是作为明星公司在上面,但由于商业模式本身就不靠谱,现在肯定会一地鸡毛了。
有关部门提出,科创企业商业模式较新、业绩波动可能较大、经营风险较高,对科创板投资者的投资经验、资金实力、风险承受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此次科创板,采取史上最严退市制度,取消了暂停上市和恢复交易,退市时间也缩短为两年,此外明确规定了科创公司股票交易量、股价、市值、股东人数等交易指标触及终止上市标准的,股票应当终止上市。科创公司丧失持续经营能力,财务指标触及终止上市标准的,股票应当终止上市。
科技创新的死亡速度,是超出市场预料的。让什么公司上市、不让什么公司上市,什么技术有前途、什么产品有前途,本来就是很难量化的东西。可以说,现在但凡热一点的项目,基本都符合科创板标准。
美国纳斯达克的公司退市率,达到每年8%左右,每年的退市公司、经常超过新上市公司数量,可以想象一轮轮财富的兴起和破灭。
做基金的人都知道一条谚语——好做的时候不好发、好发的时候不好做。从今年1月底A股市场暴雷不断的一片悲鸣,到2月份的高歌猛进,也就一个月时间。今年以来,科技股涨势已起,东方通信一类的概念股甚至鸡犬升天,那么几个月后的科创板基金,在一片火热之中入市,它的业绩,会否在一哄而上之后,沦为一地鸡毛呢?
2、科创板投资、超出现有公募基金经理能力范围
《亿万》的一个重点是基金经理皮特·德克尔的角色。他学生物出身,利用各种机会,结识一位从事医药研发的医生,2008年7月17日,医生内线告知Mathew,Elan与惠氏进行的药物试验结果不如人意。三天后,Mathew和SAC的所有者交谈了20分钟,并建议卖出Elan和惠氏的股票。
交谈后的第二天,Mathew和Cohen指示交易员出清SAC持有的Elan和惠氏股票,并要求采用“不会使SAC内外的任何人产生警觉”的交易方式。SAC还建立了能从这两只股票的下跌中获利的看跌头寸。一段时间之后,药物试验的负面结果公布。受其影响Elan和惠氏的股价分别下跌了42%和12%。SAC从中获利2.76亿美元,
这是美国历史上被查出的内幕交易单笔最大获利,却给我们揭示了投资科技公司的巨大风险——对于医药研发公司来说,一旦产品数据不及预期,有可能就是破产倒闭。科创板建立后,势必有大量如医药技术这样高度依赖研发的公司上市、假如核心产品失败、技术路线错误,就是退市的结局。
谁有这个能力来给这些公司估值?我们知道对主板市场,用PE、PB、EBITA、DCF都是有效的方式,因为财产在账面上,收入可预测,未来现金流可以预测,但是对于科创板的很多公司,因其收入、资产具有不稳定性,就要用类似VC使用的市场占有率、单个客户价值、甚至医药产品的研发里程碑等更灵活的体系估值。
中国的投行,长期以来重视的是会计和法律上的合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而不是对企业的估值。真正能够对资本市场,对股票的内在价值承担责任,把价格定准,找到一个有效率的价格,把资本市场所有参与人的利益关系搞顺的纽带,实现资本市场核心功能的市场化主体,我们过去20年、30年一直没有培育形成。
对比下,国外投行对公司的估值高度严谨,例如高盛说苹果值180元,而苹果市价200元的话,就会大跌。高盛这个地位是怎么形成的?是自然形成的过程,美国花了200年的时间,所以他能够成为资本市场的上帝。
我认为,现阶段的中国公募基金,除个别大公司外,相当大多数、申报科创板基金的公司中,内部基金经理体系,并没有主动管理科创板基金的能力。
从过去的基金历史来看,2015年,公募基金狂追的乐视网、尔康制药、暴风科技等都相继暴雷,而从2018年底看,暴雷的神雾环保、东方园林、康得新等大量公司都是公募基金重仓股,这表明,对投资高科技、高风险标的来说,国内基金经理是很欠缺的。
在科创板市场里,只有真正懂得细分技术的专业基金经理才能生存,所谓的专业基金经理必然是金融与理工医专业的结合。所谓理工医专业包括电力电子、化学化工、生物工程与生物、农业、医学、工业设计与工程等。谈到科创企业,另外一个严重供不应求的行业就是专业专利律师。和专业基金经理一样,专业专利律师必须是法律和理工医专业的结合。科创板推出的同时必须政策性的培育专业基金经理和专业专利律师的体系,这个体系越专业就越能帮助科创企业发展,越能帮助中小股民获利。
3、韭菜消失的市场、残酷机构对决
A股里,股市却是由散户驱动的。上交所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沪市投资者为1.95亿人,其中自然人投资者1.94亿人,占比超过99%。
然而,在2017年的交易中,沪市个人投资者贡献了82.01%的交易额,机构仅占14.76%。与此同时,散户贡献了机构投资者5倍的交易额,却只得到不足机构30%的盈利。
这与高昂换手率一起,显示出,散户投资者易受情绪驱动、缺乏专业知识、追涨杀跌,“韭菜”比例更大。
根据上交所统计,具有50万以上资产的合格个人投资者约300万人,只占1.94亿个人户的1.5%,即使按每人三个账户计算,也排除了95%以上的个人投资者。
这势必是一个高度机构化的市场,而科创板特色,公司较高的退市率,其特点是赢家通吃、而输家众多——高手过招,谁失误少,谁才能赢。散户的减少导致流动性溢价的消失,市场定价效率高的结果就是阿尔法收益少,很难战胜指数。而公募基金,在95%散户消失后,要面对一大堆产业资本、风投、企业本身,谁更了解企业、谁成本更低,一目了然。
那么,这样成立的公募基金,怎样才能在严酷的市场环境中存活下去?
4、大热必死定律
公募基金,有个显著的特色,大热必死。
然而在发行完毕后,科技巨头不回归了,独角兽基金变成了打新基金,还是有三年封闭期的!去年底年报显示,6只战略配售基金权益类资产占比平均1.17%,有产品甚至没有进行权益建仓。
沪深300今年涨幅26.75%,同类混合基金涨幅14.90%,然而嘉实战略涨幅居然只有0.92!
可以想象,即使该基金可以通过LOF等方式上市,封闭式基金折价不会低于5%,也就是说,即使持有一年,该基金的持有人还是亏损的!
这真是一个惨淡的收益!
这体现了中国基金市场的缺陷,那就是,市场高峰时容易出爆款基金,针对市场最热的行业,机构、媒体造势。科创板好就推科创板基金、消费行情好就推消费基金、一带一路好就推一带一路基金。而投资人,在情绪驱动下,大多高峰时买入,亏损概率很大。
2015年,我国发了11只规模超百亿的基金,这是目前的记录。
而现在,快4年过去,再热火朝天参与2015年互联网加公司炒作后,看看这只所谓明星基金的业绩,居然亏了67%!
此次,科创板基金携2019最大主题扑面而来,大量基金还采取了封闭式的方式!在此做出预警,尽量不要参与热门基金,所谓独角兽基金、MSCI、分级基金、QDII基金、互联网加基金,都是准备不足、在市场热炒时仓促上门的产品,基金经理根本缺乏相应管理能力,现在看来都是一个个的坑。
任何长周期封闭的高估值产品,任何品种都无法抗拒估值的地心引力,时间是最终揭示真相的照妖镜。而封闭式与科创板的高风险公司搭配在一起,构成了风险更大的组合,不要忘记,3年封闭期的三板基金,不少爆出了90%以上的亏损,且由于流动性不足,无法清偿。
结语:一将功成的代价
科创板基金一片热炒、朋友圈一片欢腾之际,我只看到又一轮财富的转移。公司获得资金,这很好。投行获得佣金、风投获得退出、基金获得管理费,而成本,大部分来自芸芸散户。我只知道,80%的散户,注定是在这个过程要亏损的,市场机构化的路线已不可转移。
综合看来,我没有发现科创板基金有何值得购买的亮点,公募基金都可以参与科创板投资,而新股的配售,所有公募基金、机构资金都可以参与。而科创板基金,人为限制自己的投资范围,加大自身风险,没有行业跟踪,没有指数跟踪,只是为了营销打造出来的又一款网红产品,未来一地鸡毛概率较大。
在宣传时,基金都说长期业绩如何如何,但是,脱离了规模变化的净值增长没有意义。
一个基金,一开始很冷门,从1块涨到3块基金里面只有1万个人,牛市来了涨到3元,为了追逐热点,公司加大营销,持有者变成10万人,那么从3块跌到1块基金里面有10万人。基金行业在营造各种概念、强调用户“买者自负”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卖者有责”?
科创板时代即将到来,不妨看上一次,2009年,28家创业板首批公司的命运。可以看到,近10年时间,中位数收益不到11%,收益最高的爱尔眼科成为10倍股,而最差的金亚科技,亏损达到95%。
科创板是一个巨大分化的市场,也必将波澜壮阔,每个人都幻想自己能成功,幻想能买到优秀公司、优秀基金,然而,现实可能很残酷。在一个个腾讯、阿里巴巴、亚马逊一骑绝尘的背后,是整个时代绝大多数公司的衰亡,和被淘汰者的悲歌。市场潮起潮落、热点此起彼伏,更改不了大多数个人亏损的命运!
不禁想起那首诗: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祝你我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