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逻辑NO.20
作者:邓新华
本期硬逻辑:1、名义增值税税率降低,将激发企业信心。2、实际征管中,不再强调税收“开门红”,也是减轻企业负担的表现。3、宽松+减税的模式,确保今年经济不会太差。
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增值税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增值税税率降至9%,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但通过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继续向推进税率三档并两档、税制简化方向迈进。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税收征管力度也有所放松。
这是制造业盼望很久的天大的好消息。当然对其他行业也是很大的利好。
要知道从去年底货币转向宽松以来,有银行业内人士说,民营企业贷款信心还是不足,且很难满足银行合规条件。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看起来,企业信心确实很不足。
现在总理明确降低增值税率,企业信心上升,配合信贷宽松,今年经济或现繁荣。
尽管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定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是6%—6.5%,但很可能今年经济表现会超出预期。
除了降低税率,在税收征管上,也很明显地有所放松。
在“资讯”中搜索“1月税收开门红”,今年只有山西财政厅、河南鹿邑县等少数地方有税收或财政收入“开门红”的报道,这和2018年的报道量相比,明显下降。
据说,在一些地方,税收“开门红”已经是被地方领导忌讳提及的一件事情。今年领导的任务似乎不再是税收增收。有些地方的税务局还组织企业培训,告诉企业怎么合理享受税收优惠。
根据各种迹象来看,今年减税力度应该会比往年大得多,这是可喜的现象。有理由相信,今年很可能不会再出现一边喊减税、另一边财政收入增速远超GDP增速的情况。
去年很多企业家担心,影视行业取消核定征收优惠、追缴欠税的风暴会不会刮到其他行业?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如果还加强征管,很多企业是无法承受的。更重要的是,在国地税征管合并之后,原来地方税收优惠的机制会不会从此消失?这牵涉到企业的长期信心。
今年政府的做法说明,中国的税收体制仍然延续了一定的灵活性,过去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成功经验之一还在起作用,所以今年中国经济的乐观因素应该是比较多的。
也有人说,这种灵活性很强的减税方式,尽管确实有效,但总是让人感觉不踏实,因为不知道哪天又要往回收了。他们认为,最好的减税方式就是大力降低法定税率,这样老百姓都安心。
这种观点当然是有道理的。不过,进步需要过程。只要主流观念认可减税、警惕财政收入增长过快,那么,慢慢还是可以建立起更好的轻税体制的。
对民营企业来说,除了税收,还有其他方面的好消息。
3月4日,全国政协常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小组讨论中说:
“有些民营企业家犯罪就是行贿,只要配合了,没有谋取重大违法利益,就不采取强制措施。不能只抓人、查封财产,一涉案就送进看守所。”
这也是鼓舞民营企业家的好事。民营企业发展得好,对于老百姓来说,今年的日子应该会不那么难过。
目前,由于股市的快速回涨,人们在热烈地探讨 “牛市”是否来了。不管“牛市”是否真的来了,用减税来为中国经济加一把火,总是有利于经济、有利于老百姓的。如果改革的力度继续加大,那么,实体经济的“牛市”很可能到来,从而给投资者更多信心。
财经新逻辑:用坚实的经济逻辑解释真实的世界。中国经济的美好未来建立在每一个网友的理性选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