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深夜,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明确科创板企业上市重点推荐三类企业七大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在列。
“估值和流动性以及一级市场的定价都有关系,理论上说,初期最好的科创板企业会享受一定的估值溢价。”北京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融通创业板指数基金经理蔡志伟也称,短期来看,由于第一批科创板企业大概率是非常优质或具备独特创新性的高成长企业,预计初期上市的科创板企业将具有较高的估值水平,并进一步强化市场成长风格。
利好创业板估值提升
上交所在指引第三条中指出,保荐机构应当优先推荐下列企业:一是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二是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企业;三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企业。
同时投行应重点推荐下列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二是高端装备领域;三是新材料领域;四是新能源领域;五是节能环保领域;六是生物医药领域;七是符合科创板定位的其他领域。
对A股而言,科创板推出后,影响之一是会提升同行业公司的估值。“我们预计科创板公司的估值都不会便宜,与科创板同行业的A股公司,整体估值也会因此被拉升。”汇丰晋信科技先锋基金基金经理陈平表示。
记者注意到,即便是在当下的A股上市公司中,成长科创类公司的估值也要高于同类板块的平均水平。
比如从成长型科技创新类企业所处行业来看,大数据概念的市盈率(PE)为160倍,云计算为147.6倍,远高于A股同类行业的估值。
“科创板推出后,对创业板以及A股高科技公司来说会有一个估值的双向提升,低估值向高估值收敛,所以是个利好。假设创业板PE为40倍,科创板80倍,那就是从40倍向80倍上涨。”某券商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科创板被提出后,创投概念股持续火热,同时,其决策层级之高及推进节奏的“快马加鞭”不断抬高市场预期。3月4日,创投板块大涨4.17%,市北高新(600604.SH)、通产丽星(002243.SZ)涨停。
当日,上证综指以3015.94点高开,之后一路向上。尽管下午震荡下行,但截至收盘依然报收于3027.58点,涨1.12%,站稳3000点,创业板指也大涨3.31%。
“创业板指是当前市场最具成长标签属性的指数,预计科创板推出初期,在风格效应下,创业板指或将受益。”蔡志伟向第一财经表示。
“预计科创板公司初期估值都会较高,未来我们对科创板公司的投资依然会遵循现有的投资框架,仍然希望以合理的价格买到好行业里具有好格局的好公司。”陈平也进一步称。
对A股“抽血”不明显
科创板上市公司重研发而轻盈利,科创板企业定价的最大不确定性来自于未来的不确定性。由于很多业务模式没有先例,没有参照物,因此定价就很困难。加之当期利润太少甚至为负、同股不同权等都给投资经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现在主流的估值指标是市盈率,但是科创板用这个指标是行不通的。估值高低需要找到一个横向比较的指标,比如没有利润有收入,那就用市销率作为参考。”上海一家PE机构的副总表示。
“从美股对科技股的不同估值方法来看,估值体系的创新或是科创板设立之初的重中之重。基于科创企业上市规则下的五套上市门槛均更看重盈利前景,用PE、市净率(PB)估值方法来评估低盈利企业会造成估值虚高,其与A股相似企业估值差异料将十分明显。”华创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君分析认为。
业内人士称,与传统的估值体系相比,科创板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盈利是衡量企业好坏的唯一标准,很多中小型高科技企业都是轻资产的企业,财务报表上并不体现其核心资产即技术资产的价值。
基于此,不少一二级市场人士认为,传统的PE估值体系难以对成长型科技企业价值进行合理预估,应更增加研发能力、收入增幅等因子对企业价值的判断参照。海外市场对成长型科技类公司的估值体系主要包括P/S估值法、平台流量估值、一级市场类比估值等。
另外王君也表示,科创板给其他上市板带来的资金分流的“抽血效应”或不明显。
一是中长期入市资金为股市提供“活水”,外资加速流入、险资扩大入市规模方向不改,是推升A股市场流动性系统性回升的重要支持;二是按照上市门槛及上交所的审核规则,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数量有限,因此首批流入资金有限;三是投资者门槛是决定交易流动性的因素之一,科创板的投资者门槛为50万元人民币,相比于新三板的500万元门槛保障了科创板的流动性需求,且主动筛选理性机构投资者、鼓励中小投资者通过公募基金等方式参与科创板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