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上,A股年初至今气势如虹,逼近3000点大关。大涨之后,市场情绪分化。时逢两会召开,各大机构使出浑身解数,备战“两会行情”。
已经火了的“两会关键词”
利用万得金融终端 “事件脉动”功能查看,两会召开对大盘走势的影响没有规律性可言。但是从行业看,两会热点的积极影响却显而易见。
2019年2月12日,人民网第18年推出“两会调查”。截止到3月3日,2019年的两会调查共吸引超过450万人次参与。
人民网两会调查共设置了18个候选热词,围绕群众关切,涵盖正风反腐、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热点。
除此之外,近期频频占据财经媒体头条的科创板,在两会中也是当仁不让的大热门。
全国人大代表、深交所总经理王建军3月2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大改革之年,科创板的设立、注册制的推出,是对资本市场的制度再造,这需要逐步推进,先从上海开始推进,上海成功以后,一定会在其他板块推开,创业板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改革准备,创业板的改革已经不远了。
多家券商高层在参加两会前夕对科创板发表了看法,可以预料到,两会期间还会有更多有关科创板和资本市场改革的消息。
乐观派看两会的市场机会
乐观派认为,“两会行情”值得期待。
光大证券:短期关注两会时间点,适度增配滞涨白马股
建议适当减配一季度股价大幅上涨、二季度业绩增速大概率下滑的白酒等白马品种,适度增配医药这类滞涨白马股。
两会后,中小创行情将会分化,建议自下而上去增配业绩有望改善的标的;考虑到险资尚未大规模入市,建议保持或者适度增配金融地产;理性修复结束后的适应性预期阶段,周期或有一定反弹,但应逢高减仓。
中泰证券:围绕业绩稳定性以及与两会相关的主题性机会
布局3月行情,建议围绕业绩稳定性以及与两会相关的主题性机会。如果要在验证窗口前做出配置建议,建议的配置思路主要围绕两个方向。
首先是业绩稳定性,从2018年度业绩快报来看,绝大多数公司的业绩在预期之内,而且2月涨幅也已经消化了多数预期差,这意味着3月选股更依赖自下而上。
另外一个方向是两会相关的题材,建议主要围绕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布局,重点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中挖掘,自上而下建议配置创业板50ETF。
谨慎派看两会的市场机会
谨慎派认为,近期的大涨行情已经透支了“两会行情”。
国金证券:A股中长期看好,上行过程会有颠簸
本轮A股反弹,实质为透支“两会”行情,指数上行没有盈利基本面的支撑。从各项经济数据来看,国内经济下行的趋势并没有出现止跌的信号,企业盈利短期内看不到企稳的迹象。本轮A股的上涨更多的是悲观情绪的边际改善。
“见好就收”,3月份降低投资组合预期回报率。2月份A股上演了历史上少有的月度涨幅,符合我们对透支“两会”行情的判断,需提防的是A股的企业盈利跟不上。
一季度A股投资收益率“最美最肥”的阶段已经过去,警惕“两会”后的市场。
诸多短期内提振市场风险偏好的因素已包含在了A股指数里面,3月份我们建议投资者“见好就收”,逐步锁定丰厚收益。3月份市场板块轮动较快,风格方面成长占优,但选股的要求更高,个股的分化日趋严重。对于A股中长期我们是看好的,只是在上行的过程中会有颠簸。
谨慎派看A股历史性机遇
除了热情寻找两会机会,还有一些传统的更谨慎的“谨慎派”从长的时间维度寻找A股资产配置机会。
海通证券荀玉根一向偏谨慎,在稍早的研报中表示,行情已超预期,但还不是牛市。上周末,荀玉根发布研报称,目前是牛市孕育准备期。
牛市有三个阶段,孕育准备期,全面爆发期和泡沫疯狂期。目前类似05年,即牛市孕育准备期,5大先导指标数据类似05年上半年,但是政策红利更强,市场抢跑进入05年下半年。牛市孕育准备期市场特征是轮涨普涨、回撤较大,保住收益是重点。备战牛市全面爆发期,找领涨的主导产业,05-07年工业化时代是地产链+银行,这次信息化时代是科技+券商。
海通姜超研报称,中国历史性投资机会的关键不在于现在的中国股市有没有好公司,而是在于中国有没有好公司,未来还能不能产生好公司,这些好公司能不能在A股上市,A股现在上市的公司未来会不会更好?
而这些问题,是可以找到答案的。
腾讯、阿里、华为、抖音等其实都是好公司,这说明中国现在就有好公司。如果减税降费以后企业的负担更轻了,那么未来应该还会有更好的公司诞生出来。只不过过去中国的好公司很多都没有在A股上市,或者没有上市。
如果能够改革资本市场的制度,尤其是把好市场入口和出口两道关,严格退市制度、加快注册制,让优秀的企业尽快上市、垃圾企业尽快退市,其实就能够让资本市场更好地为中国经济服务。而用资本市场取代银行融资,其实就是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提高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过程。
因此,从刺激需求转向改革供给,是看好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最核心理由,坚信现在就是投资中国的历史性机会。
安信证券表示,市场信心恢复,不会重新进入熊市。
短期我们观测到市场情绪确实有一些过热,核心指标成交量的阶段顶(1.1万亿)如我们预期已现,我们预估后期可能回落至5000-7000亿,但也足够支持今年市场显著好于去年。
短期我们依然认为涨速最快的普涨阶段已经过去,当前应兑现今年涨幅较大的板块收益,例如券商,电子二三线票,通信二三线票,题材股,涨幅不大的计算机(自主可控,AI,工业互联网),半导体,军工等行业重点公司可以继续持有。
中长期来看,随着市场信心的恢复,市场不会重新进入熊市,缓涨中的结构性机会是投资者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未来核心机会大概率会出现在科技类优质公司,中小创有望取得更好的相对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