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凌晨,MSCI宣布将中国A股纳入因子分三步从5%增加至20%,中国中盘A股(包括符合条件的创业板股票)也获纳入,市场预计此举将为A股带来数千亿人民币资金。
MSCI提升A股纳入因子,也就是提高A股在其指数中的权重,不仅仅在于将会吸引更多的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资金,更重要意义在于A股在运行机制、投资理念上不断接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并促成最终与国际接轨。
“入摩”既是中国资本市场被认可的标志,更是进一步开放的开始。作为全球组合经理中最多采用的投资标的,MSCI指数具有较高的参考性与指引性,在A股“入摩”的指引下,更多资金将关注到A股,这是不言自明的。过去几年,外资机构也确实加快了进入A股的步伐,在这一过程中,A股的运行机制正悄悄地发生变化。
目前,在A股持有者中,外资比例仅次于公募基金,有人预测今年外资有可能超过公募基金成为A股的最大持股者,这无疑有利于拓展A股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这在羊群效应非常明显的A股市场上,将逐渐弱化羊群效应,减少市场波动。以去年底以来的A股行情来说,外资的买入行为就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市场提前见底。
据统计,截至2018年9月,外资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为6%,对照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股市甚至是越南股市,外资在A股扮演更重要角色的空间还十分巨大。从5%到10%再到20%,虽然纳入因子提高了不少,但A股至今还是“打折”纳入,只有解决剩下来的80%,才能从指数意义上意味着A股完全融入国际市场,因此可以认为,现在这一进程刚刚开始。
据MSCI官方对媒体透露的信息,A股未来要完成纳入因子中剩下的80%,需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提升外资机构对于对冲、衍生工具的可获得性,满足风控需求;二是资金交割周期与国际接轨;三是逐步向使用综合交易账户机制过渡;四是化解互联互通机制下的假期风险问题。其中的第一条,其实是市场发展和金融工具多样性问题,是市场深度和广度问题,其余三条是技术性的问题。
在A股被纳入MSCI之前,停牌问题成为国际投资者进入A股的顾虑之一,也是妨碍纳入的一个技术性问题,这两年来A股的停牌问题已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样,剩下的障碍,相信也会随着A股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外市场的互动频率增加,在不断磨合之中逐步得到解决。A股的国际化仍然有巨大空间,其前景十分令人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