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套利“放大”1月天量信贷,正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部分银行正计划在2月底启动全行票据贴现业务检查。
一位城商行票据业务部门人士向记者透露,此次全行票据贴现业务检查主要包括两大层面:一是通过查看票面背书,结合贴现频率、资金流向等数据,对疑似票据中介进行排查;二是通过查看企业财务报表数据、企业贴现量与销售收入匹配性是否出现异常,确认企业1月的票据贴现额是否具备真实的贸易背景。
“一旦发现套利行为,银行将迅速采取严厉措施,包括暂停企业票据贴现业务,直到其票据贴现量回落至真实贸易额以内;针对票据中介则采取暂停合作等措施。”上述人士表示。
记者还获悉,部分银行正在升级系统,以更快速度核查企业贴现量与销售收入匹配性,以及票面背书、贴现频率与资金流向等数据。
“有些银行尚未启动票据贴现检查,但加大了票据业务合规性操作。”一位股份制银行票据业务部主管向记者透露,包括提醒企业禁止将票据贴现资金用于归还贷款、购买理财及结构性存款,以及用于承兑、开证保证金等。
银行启动票据套利自查
2月2日,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的一则通知引发银行业的关注。
这则通知指出,近期电子商业汇票业务量快速增长,部分会员单位出现了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前置机(MBFE)处理性能不足等情况,比如某银行近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业务量比平时增长近50%,业务高峰期的业务报文量超过其MBFE处理能力,出现报文堆积现象;某财务公司近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业务量翻倍,导致其MBFE文件系统满载,无法再接受新的业务报文。
一家银行票据业务部门人士表示,这反映出1月银行票据贴现承兑业务的火爆。
多位银行票据业务部门人士直言,1月票据贴现资金多数流向了实体经济,由于1月份商业汇票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3.67%,同比下降157个基点,融资成本低于银行信贷与发债融资,因此很多企业通过票据贴现承兑融资用于日常经营活动;但其中也有部分票据贴现资金流向结构性存款用于赚取利差。
“目前我们内部检查的主要对象是,1月票据贴现量异常大幅增加的企业。通过核查其票据贴现金额与以往贸易量、销售收入是否匹配,判断其是否存在票据套利行为。”上述银行票据业务部门人士指出,若存在套利行为,银行将暂停与该企业的票据贴现合作,并要求其在短期内大幅压缩票据贴现量。
1月票据套利现象之所以迅速发酵,也有票据中介的推波助澜。以往多数票据中介会参与直贴自营业务,即票据中介先注册一家空壳企业,再前往票据市场收集票源信息,找到持票企业并谈妥贴现价格,在通过票据真伪性验证与查复后,最后将票面背书转让给空壳公司,并支付企业对价。这一链条中,票据中介可能伪造增值税发票等贸易背景资料,通过空壳企业找到合作银行进行贴现。
1月份票据利率一度与结构性存款出现约100个基点的价差,因此不少票据中介在完成贴现后,将资金投向结构性存款赚取价差。
“这是我们此次加大票据中介排查的主要原因之一,票据中介很大程度上放大了票据套利规模。”上述城商行票据业务部门人士向记者透露。此外,由于票据利率低于银行信贷利率与发债融资利率,也有企业通过票据贴现套取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与债券本息,进行所谓的“债务置换”。
“我们必须在相关部门上门检查前,迅速压缩这类票据贴现资金的空转行为,否则一旦被查实,银行将遭遇严厉处罚。”上述城商行票据部门人士透露。
票据套利不再“有利可图”
在经历1月疯狂后,票据套利正变得几乎无利可图。
1月份票据套利活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票据利率同比大跌,以及春节前结构性存款产品利率回升,两者之间出现较大幅度套利空间。如今,随着票据利率回升和结构性存款利率下调,这一套利空间已大幅收窄。
一位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门人士透露,目前电子银行汇票的贴现率已回升至3.5%左右,电子商业票据贴现率普遍在4%以上,较1月份回升逾50个基点;加之节后各家银行均调低结构性存款利率,并将计息方式调整为利息后置,个别银行的一年期与半年期结构性存款利率调低至3.35%与2.8%,较1月份下滑逾50个基点。因此,2月份票据利率与结构性存款利率的价差压缩了逾100个基点。
“此外,套利行为活跃也让票据中介抬高了承兑费等操作成本,进一步压缩了票据套利空间。”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
“春节后,票据中介行业也平静了不少,不像1月份那样四处抢票用于套利。”一位票据中介人士向记者透露。
在他看来,这场票据套利盛宴或许已划上休止符。他也从合作银行了解到,近期股市上涨令企业个人融资意愿回升,开始挤占银行的票据融资规模;3月季末银行资金通常相对紧张,票据融资规模也会缩水。
“部分银行担心相关部门对银行票贷比提出更严格监管要求,不愿再贸然扩大票据融资业务。”上述中介人士直言,“在市场条件下,持续的套利难以为继的。随着结构性存款利率回归合理水平,目前基本没有套利空间。”
作者:陈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