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左永刚:2019年,A股市场将迎来银行理财、量化交易和外资私募等资金。从中长期来看,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入市资金规模可期,此外券商外接量化交易放开、外资私募等也将为A股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距离《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落地已过去两个多月时间,在此期间,银保监会相继批准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同时还受理了多家商业银行的申请。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应习文表示,设立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对实体经济、金融市场都具有深远意义。其中,理财子公司可直接投资股票,有利于扩充机构投资者,为股市引入更多的长期稳定合规资金。
增量资金入市可期
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银行理财资金入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监管层进一步放松理财产品投资股市的门槛,但短期来看,入市规模仍相对有限,不过,随着市场愈发成熟之后,有望为A股带来万亿元资金。
“包括五大行,以及目前尚未批复的多家商业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申请,预计能够撬动万亿元理财规模。”应习文指出,要注意的是,在这庞大的理财资金规模中,一方面是需要承接原有的理财产品,另一方面预计仍会有大部分规模投资于固收、现金管理、非标等领域,因此,短期内真正能够进入A股市场的规模仍相对有限。从长远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对于增加A股机构投资者比例和中长期资金比例都有积极的影响。
昨日,太平洋证券非银金融组组长罗惠州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制度允许银行理财资金进入股市,但并不意味着理财资金会立即大量进入股市。大多数投资者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是为了稳健安全,预计银行大资管业务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不会快速提升。不过,考虑到理财资金体量庞大,其入市规模仍将有利于提振A股市场以及投资者信心。
亟待提升投研能力
从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业务范围来看,《管理办法》明确其包含发行公募产品、私募产品、理财顾问、咨询服务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为了能真正实现大类资产配置,罗惠州建议,银行理财子公司需要搭建完善的投研体系,进一步补齐此前在权益市场投资经验不足的短板。此外,对于非标资产方向的投资需要兼顾资金安全性和支持实体经济方面的考量。
尽管当下理财子公司发展迎来一系列政策红利,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未来所要面临的竞争压力依然很大。应习文认为,这些压力主要来自四方面:一是原有理财的管理体系、风险文化与产品存量的转型包袱较重。由于传统的银行理财业务已开展多年,在银行内部形成了一定固化的管理体系与风险文化,设立理财子公司后,可能会经历一定时期的转型阵痛。
二是权益类投资的竞争力不足。商业银行理财过去主要集中在固收和现金管理领域,在权益投资领域的投研能力相对不足,人才储备有所欠缺。
三是设立理财子公司需要具备一定门槛。10亿元注册资本的要求将一部分中小银行挡在门外,而有能力成立理财子公司的商业银行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上也会受到影响,若不考虑资本补充将影响贷款规模的增长。
四是理财子公司与母行原有资管条线及其他资管子公司存在一定业务重叠,需要承担一定的融合、协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