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韦尔股份低开4.26%,收跌4%,该公司此前公告称,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降92%-94%,在手机市场萎缩背景下,作为IC设计龙头的韦尔股份也一筹莫展,2022年至今年一季度,韦尔股份营收持续下跌,此外由于销路不畅,公司存货持续走高,去库存压力显著。韦尔股份何去何从引发市场关注。
市场环境仍不乐观
对于业绩下滑原因,韦尔股份在公告中表示,2023年上半年,受全球经济环境、行业周期等因素的影响,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整体表现低迷,终端市场的需求不及预期,产品销售价格承受压力,导致公司的营收和毛利率比去年同期都有所下降。
手机市场对韦尔股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公司的主要产品是CMOS图像传感器,是手机摄像头中重要部件,此外,该公司的数控和显示驱动集成芯片、显示驱动芯片也主要应用于手机产品,2022年,韦尔股份CMOS图像传感器营收达124.8亿元,也是在众多产品中营收唯一达百亿级别的项目。
手机出货遇阻,产品销路不畅,致使韦尔股份存货高企。数据显示,2022年,该公司存货达123.6亿元,同比增加40.71%,今年一季度继续同比上涨2.86%。与此同时,存货周转天数也在攀升,今年一季度达到318.8天,同比增长接近32%。
值得注意的是,大环境对韦尔股份并不有利,手机市场艰难熬过2022年后,恐怕在今年还要继续苦挨,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最新报告称,2023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整体下滑5%,全球手机市场同样惨淡,出货量同比下降14%,出货2.802亿部,这已是连续第三个季度的下降。北京商报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采访,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指出,目前手机市场处于一种"微创新"的状态,各厂商在细节上不断雕琢,例如有的看中外观,有的主打摄像功能。从品牌的角度看,这有利于其占领细分市场,在已经拥挤的空间中"精耕细作",但对于上游厂商而言则并无明显利好,毕竟细分赛道增长空间有限,难以支撑芯片厂商业绩,上游厂商还是要着重考虑应用领域的多元化。
研发资金流向何处
面对艰难的市场环境,韦尔股份也在积极开拓,其图像传感器除了手机之外也能用于汽车、安防等领域,这或可视为业绩回暖的希望,但同时也要求公司在研发上持续加码,2020年至2022年,韦尔股份研发费用逐步攀升,截至2022年已经达到24.96亿元,进一步推高了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韦尔股份在研发上的投入,很大一部分转化成无形资产,费用化程度偏低,部分投资者质疑其公布的财务数据未能真实反映公司成本,这一问题也引来了上交所的关注。
具体来说,2021年至2022年,韦尔股份无形资产期末账面价值分别为16.04亿元、20.18亿元,其中自主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分别为4.71亿元、8.32亿元,增幅较大,未曾计提减值准备,同期,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26.20亿元、32.18亿元,资本化比例分别为19.45%、22.44%,研发投入金额及资本化比例提升明显。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指出,长期以来,许多上市公司的开发成本都是"糊涂账",对企业而言,如果将研发投入计入当期费用,那么将推高营业总成本,拉低当期利润,如果算作无形资产,则可用更长的时间进行消化,不仅对利润的影响有所减弱,同时也增加了该公司的资产总额,有利于后续的估值或进一步融资。
韦尔股份方面回复上交所称,开发支出转入无形资产科目后,将在3-8年的时间内平均摊销,并表示为了维持和增加市场份额,公司需要不断推陈出新,伴随着人员薪酬提升、材料投入加大,资本化部分也会逐年增加。
需要指出的是,韦尔股份部分研发产品资本化金额不低,但截至目前尚未量产,例如"手机类产品1"在2021年和2022年的资本化金额分别约为2899万元和2936万元,该产品在2021年三季度便交付制造,但迄今尚未量产,同期交付的还有"汽车类产品2",资本化金额分别约为2039万元、1441万元,如今也未量产。
结合此前一则项目延期的公告,市场对韦尔股份的疑虑进一步加重。7月12日,韦尔股份公告称,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晶圆彩色滤光片和微镜头封装项目"原计划2023年7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由于本项目部分设备交付周期较长,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收到该项目全部采购设备,待全部设备交付后,公司将尽快完成产线安装调试工作。
业内观点指出,具备一定技术实力的韦尔股份,的确有在汽车、安防市场开拓的底气,但上述领域的竞争也不容小视,留给韦尔股份的时间并不充裕。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王柱力
Copyright © 2008-2020 【新宝配资】深圳海商汇创新投资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1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