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坚果里出现虫子,还曾因霉菌超标登上黑名单,三只松鼠还是亲民可爱的“三只松鼠”吗?
作为国内第一家定位纯互联网食品品牌的企业,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只松鼠”)近年来成长为中国销售规模最大的食品电商企业,其三只小松鼠的卡通形象也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
三只松鼠是一家以研发、销售坚果等食品为主的互联网品牌公司,多次成为天猫双十一细分品类销量第一,据其官网介绍,截至目前,三只松鼠累计卖出了160亿元的零食。
然而,近日三只松鼠被多位网友反映其干果食品发霉、出现虫子的消息,则给人留下了另一种印象。
干果中现虫子
“吃巴旦木吃出了超恶心的虫”,安徽的刘女士向《投资者网》反映,今年2月份,她从三只松鼠天猫旗舰店购买了一箱手剥巴旦木(扁桃核),拆开第一袋就发现了一只虫子。在其提供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剥开的巴旦木果实上趴着一只瓜子大小的黑色虫子,而巴旦木果实已经被侵蚀了一部分。
(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巴旦木是三只松鼠主打的干果品类中较受欢迎的食品,在三只松鼠天猫旗舰店上显示,月销7.4万笔,已累计94万个商品评价。
刘女士购买的巴旦木包装袋上显示,该产品由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生产地址是安徽省芜湖市戈江区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久盛路8号,正是三只松鼠官网所显示公司总部的所在地,即产品并非三只松鼠代工厂生产;生产日期为2018年12月24日,保质期8个月,以此计算,至少还有6个月才超过保质期。
(受访者供图)
刘女士向三只松鼠客服反馈问题,对方答复:“因为巴旦木本身是一种很香的坚果,在生长过程中确实是有吸引虫子的情况发生,因坚硬外壳没办法很好地进行筛选,松鼠家也确实没有办法保证这样的情况不会发生。”
“对坚果产生心理阴影了,特别是三只松鼠的,不敢吃了不敢吃了”,刘女士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说道。最终她获得一袋巴旦木价格的赔款,而一箱中剩下未开封也没能退货成功。
据《投资者网》了解,有类似遭遇的并非刘女士一人。有多位网友反映三只松鼠干果食品中“出现虫子”、“出现蟑螂”、“出现烂标签”等信息,并配有图片进行说明。在聚投诉、黑猫投诉等平台上,有多起有关三只松鼠产品变质、吃出异物的相关投诉。
“三只松鼠干果食品中吃出虫子,说明其在食品原材料的选取、加工等某一环节上出现不合规甚至是不达标的可能性,其食品安全性值得怀疑”,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蒙慧欣对此表示:“就目前来看,三只松鼠大部分产品都是代工厂生产的,在此模式上虽弥补了自身产业链不完整的缺陷,但也因其过度依赖代工厂出现了不少弊端,尤其是在食品安全把控上,如若三只松鼠没有做好供应商把控和产品出厂检测,甚至在选取代工厂不达标的情况下生产产品,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其产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
针对产品有虫子等杂物的食品安全相关疑问,《投资者网》向三只松鼠方求证核实,对方未予以置评。
折戟IPO
据了解,三只松鼠食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并疑因此影响了当年IPO。
2017年8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3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三只松鼠登上“黑名单”,通告称三只松鼠天猫旗舰店在售的开心果产品霉菌值超标1.8倍,达到了70 CFU/g。而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坚果与籽类食品》(GB 19300-2014)中规定,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霉菌的最大限量值为25 CFU/g。
在三只松鼠当时发布的官方声明中称,极可能是在产品出厂后因存储、运输条件下控制不当引起霉菌滋生,导致流通环节抽取样品不合格。
2017年3月,三只松鼠曾向证监会提交过IPO审核,不过,在2017年10月份,证监会网站显示三只松鼠IPO审核状态变更为“中止审查”,当时的中止是三只松鼠主动提出的,给出的原因是“签字律师辞职”。
而到了12月12日晚间,证监会发布补充公告,称发审委原定于12月13日召开发审会议审议三只松鼠首发事宜,但鉴于三只松鼠目前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故取消对其审核。
外界多认为“相关事项进一步核查”即为食品安全问题。
据三只松鼠招股书显示,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三只松鼠因产品保质期标注与食品安全标准不符、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等问题,先后被7名消费者起诉,涉及产品包括卤藕、雪菊、冻干柠檬片、奶油味瓜子、和田骏枣、鱿鱼丝等。
招股书显示,2015年,三只松鼠的营业收入为20.43亿元,净利润为897万元;2016年,营业收入为44.22亿元,净利润为2.36亿元;2017年1至6月份,营业收入为28.94亿元,净利润达到了2.4亿元。
2018年6月25日,证监会网站显示,三只松鼠正进入IPO排队阶段,其审核状态显示为“预先披露更新”。
目前来看,业绩不俗的三只松鼠,在饱受食品安全质疑的情况下,要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首要便是跨过食品安全这道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