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睡眠障碍呈普遍化、低龄化发展,睡眠医学在中国发展较慢,但睡眠经济已经进入很多私人资本的视野。
“睡不着、睡不醒和睡不好”三大类睡眠疾病日益影响人们的健康。
3月上旬,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喻小念曾向媒体介绍,“近年来,精神类疾病发病率持续增高,缺乏睡眠是帮凶之一。长期睡眠不足可能与所有精神疾病有关,有些情况下,二者甚至互为因果,即睡眠不足引发精神障碍,精神障碍又会让人睡不着、睡不好,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还可能引起抑郁症、焦虑症等。”研究发现,长期睡眠不足的人患抑郁症、焦虑症、自杀等风险是普通人的1.4倍以上。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熬夜已成了家常便饭。“熬最狠的夜,吃最爽的鸡”、“孜孜不倦熬夜,勤勤恳恳护肤”等成为很多年轻人尤其是90后自我调侃最多的说辞。
3月21日是第19个世界睡眠日,中国睡眠研究会将今年睡眠日的主题定为“健康睡眠益智护脑”。但能达到健康睡眠的人少之又少。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约1/3的人有睡眠问题,中国睡眠研究会2016年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且这个数据仍在逐年攀升中。
90后最缺觉
“每天晚上都告诫自己早点睡,但就是控制不住玩手机,而且越看手机越兴奋”、“每天上下班时间长,就睡前的这点时间是自己的,不干点喜欢的事总觉得今天过得很没意思”、“我工作后就经常失眠,晚上熬夜到一两点是家常便饭”……谈到早睡话题时,似乎每个人都有一套说辞。越来越多的“夜猫子”正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不息的状态,熬夜已然成为当下流行的一种“社会病”。
2019国民健康发展大会上,丁香医生与健康报移动健康研究院发布的《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下称《报告》)指出,八成被调查者受睡眠问题困扰。年轻人比老年人面临更加严重的睡眠问题,84%的90后存在睡眠困扰,90后也被称为最“缺觉”的一代。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发布的《2018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3/4的“90后”是在晚上11点后入睡,1/3是在凌晨1点入睡,晚睡晚起的“猫头鹰型”和晚睡早起的“蜂鸟型”作息占到六成以上。究其原因,除了工作压力造成的睡眠质量低之外,手机等电子产品成为影响“90后”的睡眠质量的最大帮凶。
喻小念指出,“大脑需要一定的兴奋和抑制节律调节来保障活动的正常运行,长期睡眠不足就是对这种节律的破坏,在本质上会引起大脑运作不畅,从而表现出整个人意识不清醒、思维迟缓并伴发情绪不良等外在行为,严重者甚至还会精神失常。”
此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群体受睡眠疾病困扰,目前为止,已经确认了超过90种与睡眠有关的疾病。例如“打呼噜”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医学上称为“睡眠呼吸障碍症”,严重者可能会造成呼吸暂停。睡眠呼吸暂停可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3.45倍、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2.85倍、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发作风险2.44倍。
但人们对睡眠医学的认知较为欠缺,就诊率很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特诊科主任田成华表示,“目前我国睡眠医学缺少国际化的诊疗标准,多数患者不知这是病,不知去哪治,更不知如何治。”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协和医院最早设立睡眠呼吸疾患诊疗中心开始,截至目前,很多地区的三级综合医院都建立了睡眠医学中心,开始进行睡眠呼吸疾病治疗与睡眠医学专科建设。
尽管如此,睡眠医学在国内的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艳坦言,“当前公立医院对于睡眠障碍及其他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方案相对单一,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亟待出现专业的医疗机构,以满足患者多样性的需求。”
由中国睡眠研究会与瑞思迈(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中国睡眠诊疗现状大数据显示,近10年间,中国的睡眠中心建设有了快速发展,但总体来说,专业的医师技师资源非常缺乏,相较落后于社会的需求,同时拥有全职睡眠医生和技师的医院也只占总量的16%。
睡眠经济方兴未艾
挖掘“睡眠市场”的生意,早已不是新鲜事。
日本被称为“睡眠发展中国家”,美国密歇根大学以100个国家为对象实施的调查显示,2016年日本人的平均睡眠时间仅为7小时24分,比睡眠时间最长的荷兰(8小时12分)短了约50分钟。很多日本人都希望每天睡个好觉,睡眠经济由此发展起来。从能缓解疲劳和促进睡眠“修养服”到创意卧室助睡眠,再到睡眠咖啡馆的兴起,睡眠经济方兴未艾。
智研咨询的数据统计,在日本,2010年睡眠医疗产业市场规模为145.6亿美元,2015年增长至203.3亿美元;全球最大的睡眠医疗市场是北美,2010年北美睡眠医疗产业市场规模为580.8亿美元,2015年增长至802.9亿美元;2010年欧洲睡眠医疗产业市场规模为558.5亿美元,2015年增长至767.3亿美元。
相较于发展较早的国外市场而言,国内睡眠产业近几年才兴起。蜗牛睡眠创始人高嵩曾表示,2015年全国大概有12场学术会议,2016年大概50多场,到了2017年就有70多场了。
国内市场上渐渐刮起了一股“睡眠生意”之风,睡眠市场成为一块正被瓜分的蛋糕,从最初的单纯的医疗设备扩展为集日常睡眠评估工具、寝具、物理治疗产品和声音干预软件、睡眠课程为一体的产业。
以广州为例,目前已经开设多家睡眠体验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有包括穗宝睡眠体验馆、富柔健康睡眠生活馆、慕思健康睡眠体验店在内的近20家体验馆和睡眠中心,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睡眠体验馆还是以售卖家居寝具为主。除广州外,目前国内已有连锁品牌或家居企业正在各个城市设立睡眠体验门店,慕思睡眠体验馆还在深圳、西安、东莞等地陆续开业。
此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及副秘书长张斌曾表示,我国睡眠产业起步虽然较慢,但在移动门户和智能终端技术方面并不落后,伴随着高科技及智能等创新技术的发展,产业下游的扩展接下来将顺理成章,而穿戴式睡眠检测设备和远程干预产品是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各种兼具音频采集、技术测量睡眠时间、区分深睡浅睡时间的线上APP也多了起来。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粗略统计,在苹果商店,以蜗牛睡眠、白噪音、潮汐、小睡眠、萤火虫睡眠等近十款APP,最高的一款APP下载量达4.92万人次。此外还有多种提供催眠音乐的APP软件供下载。
以蜗牛睡眠为例,它的变现模式类似于社区电商,在APP上设置蜗牛睡眠商城,除了旗下主推的智能枕头,还通过为客户提供开屏广告以及在商城中提供展示位,售卖相关的商品,如家居、美妆、食品等。此外还通过APP形成社交效应,通过分享梦话记录等互动行为聚集一批忠实用户,并将用户转化为付费者。据了解,目前蜗牛睡眠的广告收入占30%多,电商变现占50%,会员收入占10%,未来的高增长性预计通过广告来实现。
据博思数据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睡眠医疗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中指出,2017年我国改善睡眠产业市场规模约2797亿元,其中,睡眠保健品128亿元;睡眠药物134亿元;睡眠器械用品2500亿元;睡眠服务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