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6558-138 易记网址:www.76438.com

配资利率   |     帮助中心   |     立即登录   |     免费注册

现在位置: 首页 > 新闻报道 > 15份提案议案关注区块链应用 金融、政务成焦点

15份提案议案关注区块链应用 金融、政务成焦点

2019/3/15 9:16:00

今年全国两会上,越来越多的代表委员关注到区块链技术优势。《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从以公开的数据来看,两会代表委员共提出至少15份涉及区块链场景的提案或议案,金融、政务、商品溯源等领域成热门讨论方向。

多位资深人士认为,今年来,产业对新技术的迫切需求,将加速区块链场景落地,从而也将扩大行业规模。同时,区块链技术应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相融合,共同赋能实体经济。此外,监管部门也应警惕区块链项目泡沫,规范金融秩序。

代表委员提及金融场景最多

金融监管科技成亮点

目前,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应用场景也在逐步走向落地。

从两会传递出的信息来看,金融领域是最被关注的区块链应用方向。《证券日报》记者观察发现,代表委员们主要关注区块链技术在搭建金融信息平台时技术支撑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张劲主要是关注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作用。他认为,应建立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连接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中小微企业、第三方物流等参与主体,实现信用信息在线共享、产品在线服务、非标资产在线交易、政策发布及非现场监管等公共服务功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王滨则更关心区块链在征信体系上的应用。他建议,加快针对非银行金融机构信用信息系统和征信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王滨表示,要立足于行业的业务特性和数据特点,制定符合行业需求的信用信息归集和处理标准,并通过引入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化信息处理手段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促进相关信用数据实现有效开发利用。

值得关注的是,区块链作用到金融监管科技也是提案中关注的热点。当前,监管科技在防范金融风险的作用越发受金融监管部门的重视。前不久,央行金融科技委员会召开会议部署2019年重点工作时强调,持续强化监管科技应用,提升风险态势感知和技防能力,增强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范小云在提案中建议,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识别、测度与监管中,积极推动智能监管,更准确地把控系统性风险冲击的强度与速度,在精准控制风险的同时降低监管成本。

民进中央在拟提交《关于解决当前金融风险突出问题的提案》中提到引入科技手段,完善金融混业监管体系。具体包括:打造科技支撑的风险预警及金融监管体系。引入个人和企业征信体系及评级体系,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大数据的实时分析及交叉验证等科技手段作支撑,实现对资产与负债全链条、募投管退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的风险预警及金融监管。

倒逼政府职能转变

发挥区块链技术引领作用

在数字政务时代,区块链技术在政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比如产权登记与公证、工商注册、投票选举等。算力智库研究部总监赵建民认为,政务数据共享领域最具发展前景,这是由于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政府数据开放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构建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势在必行。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和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上海副主委邵志清均表示,要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在政务服务领域的运用,用技术倒逼政府职能转变和流程再造,打造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更加安全可靠的政务生态系统。

全国政协常委、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提出,作为公共服务一体化先行先试地区,长三角应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的积极性,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安全、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发挥“技术+模式”对经济、政务的引领带动作用,为全国其他区域的公共服务一体化探索出一条数字化的发展路径。

对此,赵建民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道,区块链技术在政务服务场景主要有着两方面的优势,一是利用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分布式网络等特性,允许政府部门对访问方和访问数据进行自主授权,实现数据加密可控,实时共享;二是利用区块链的完整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实现对数据调用行为进行记录、出现数据泄露事件时能够准确追责。

赵建民指出,政府数据共享领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在观念层面,数据共享之所以还没获得实质性突破,最大的原因并不在于技术不成熟,而在于政府部门作为天然的中心化管理机构,主动接受完全去中心化业务流程重塑的意愿不强。再如,在执行层面,适用全国范围的政务数据采集、管理等一系列标准规范尚不健全,仍需不断完善。





服务热线

400-6558-138

工作时间:08:00 - 20:00
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末时间:09:00 - 18:00

新宝QQ客服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08-2020 【新宝配资】深圳海商汇创新投资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1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