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证监会及上交所发布科创板系列规则,这一新兴板块即将走入A股市场。据券商中国记者采访了解,对于这一新兴板块,不少保险类机构表现出参与兴趣。
整体来看,险资参与科创板会有两种途径,参与途径之一是险资作为投资者,另一种途径则是从企业融资角度。
参与途径之一是险资作为投资者。不过险资是否可以投资科创板市场,尚待银保监会进一步明确。而受访险资对投资科创板的热情也有所差异,有表示一定会积极参与的,也有相对谨慎地表示初期以关注为主的。
不过总体上,险资认为,如果能参与投资,那么科创板对于险资投资能力要求提升,至少“不能再闭着眼打新了”。
另一种参与方式则是从企业融资角度。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除了科创板的行业限制问题,成熟的保险公司可能更倾向于价值发现和运作更成熟的主板市场,而更可能青睐科创板的是新兴保险科技企业和互联网保险公司。据不完全统计,现有保险科技公司超过500家。
此外,对于保险科技公司能否在科创板上市,有互联网中介负责人认为,虽然保险科技企业并未明确列入科创板重点支持行业,但至少根据目前的科创板规则,保险科技企业和互联网保险企业并未被明确排除在外。该负责人表示,如果未来各项条件符合,他们也会积极谋求在科创板上市。
科创板对于科技类成长性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敞开了大门,这是否会推动保险资金加大对非上市科技企业股权投资?多位受访的保险资管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科创板的推出,并不一定直接构成险资加大非上市科技企业股权投资的促进因素。
险资投资科创板尚待银保监会明确
科创板商业模式新,技术迭代快,业绩波动和经营风险相对较大,其特殊性决定了其未来更需要长期资金作为“压舱石”。保险资金资金量大、投资期限长、对收益稳定性要求高,是资本市场上最典型的长期资金代表。
多位保险资管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保险资金投资科创板股票,需要等待银保监会明确。
这是基于此前的经验。比如,深交所2009年推出创业板后,保险资金并不能参与投资,一直到2015年原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等有关问题的通知》,险资才被允许投资创业板。再如,直到目前,新三板市场仍未放行保险资金投资。
科创板也属同样情况。一位大型保险资管公司高管认为,尽管科创板为沪市的一个板块,但在银保监会发文确定之前,保险资金尚不能投资科创板股票。
尽管尚未明确能参与,但受访的多位保险资管人士对于科创板的注册制表示认同。
“企业市场价值、上市公司价值一定是要交给投资者自己去做判断,投资者做价值判断,愿赌服输,有可能你挣大钱,也有可能你赔,所以注册制一定是个方向。”另一位大型保险资管副总裁表示,这种制度下,证监会、交易所以及发审委等机构的定位是以信息披露为抓手的监管者,判断信披是否充分、有没有造假,力求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
一家保险资管公司信用评估负责人告诉记者,关注科创板推进进展,但目前保险资金尚不能投资科创板,另外由于保险资金的稳健投资特性,初期主要还是关注为主,大浪淘沙之后才能发现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真正投资价值。
科创板相关文件中数次提到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赋予长期投资者对科创企业的更大的定价权。
根据《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应当向经中国证券业协会注册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私募基金管理人等专业机构投资者(以下统称网下投资者)询价确定股票发行价格。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实施办法》,在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发行比例)应当安排不低于本次网下发行股票数量的50%优先向公募产品(包括为满足不符合科创板投资者适当性要求的投资者投资需求而设立的公募产品)、社保基金、养老金、根据《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设立的企业年金基金和符合《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的保险资金配售。
《实施办法》还提及,对网下投资者进行分类配售的,同类投资者获得配售的比例应当相同。公募产品、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基金和保险资金的配售比例应当不低于其他投资者。
天风证券分析认为,从供需层面讲,企业需要长期资金来满足自身的长期规划,同时长期资金也需要一个稳定的投资收益。因此,市场需要长期资金的入市,来进一步维持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根据其分析,引导长期资金的入市主要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
1)需要从政策入手,需要通过严格的法律要求上市公司的信息如实披露,保证市场的有效性,让市场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完善奖惩机制,引导资金参与长期投资。
2)应当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分红来吸引长期资金投入,保证长期资金的稳定收益,同时分红能够结合上市公司增发从而动态调节上市公司的资金需求。
3)需要建立一个面对不同层次投资者发展的资本市场,同时进一步激活市场中各类金融产品,使得投资者可以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投资方式,提高资本市场的灵活性。
天风证券分析认为,在“投资多元化、运营专业化、信息透明化”的原则下,长期机构投资者可扮演市场“最后投资人”的角色,在股票市场出现非理性的严重低估时购入相关股票,既可以起到稳定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作用,又可以降低这类长期资金的资产配置成本、提高其长期投资回报水平。
不会直接促进险资加大非上市股权投资
科创板对于科技类成长性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敞开了大门,这是否会推动保险资金加大对非上市科技企业股权投资?
多位受访的保险资管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科创板的推出,并不一定直接构成险资加大非上市科技企业股权投资的促进因素。
一家中小保险资管机构负责人表示,股权投资会根据自身资金配置情况和需求进行,不会为了博这个股权投资企业登陆科创板而去投资,“你投的时候很难确定这个股权投了就会去上科创板。”
上述大型保险资管人士称,非上市股权看估值,其实也是看价值。“现在很多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太贵了,甚至比二级市场还贵,估值倒挂。而且那些企业和资本、主创人等的预期都很高,什么A轮B轮C轮,到我们投了都恨不得是F轮去了,F轮我们投了之后再上市,如果跌破发行价,那就是风险很高。”
该保险资管人士称,所以归根结底,险资还是要有自己价值判断。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对我们来讲,投资标的都是公司,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都是一样的,都是公司。只不过一个有流动性,一个流动性差一些,我觉得就是对我们能力要求更高了。“包括注册制,对险资的股权投资能力或者说风险投资的能力,要求更高。简单一点说,就是如果到处都是雷,你怎么防的问题。”
保险科技公司能否在科创板上市?
国内一家互联网保险中介机构负责人告诉对券商中国记者,随着科创板设立和试点注册制推进加快以及更多细则出台,他们对科创板的关注也在增加。
但目前的问题焦点在于保险科技企业算不算科创板重点支持的六大行业。
1月31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强调,在上交所新设科创板,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引领中高端消费,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上交所表示,在企业引导上,将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优先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具有稳定的商业模式,市场认可度高,社会形象良好,具有较强成长性的企业。同时,兼顾新业态企业和新模式企业,体现科创板的包容性。
有保险公司人士带着疑虑表示,保险公司和互联网保险企业看起来不符合科创板的行业要求。大多数互联网保险公司或保险科技企业本身并没有突破性的核心技术,更多的是将技术应用到保险承保、理赔等场景。
不过对于这一点,上述互联网中介负责人认为,虽然保险科技企业并未明确列入科创板重点支持行业,但至少根据目前的科创板规则,保险科技企业和互联网保险企业并未被明确排除在外。该负责人表示,如果未来各项条件符合,他们也会积极谋求在科创板上市。
一家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层人士也认为,科创板未来应该会是个机会点,上述实施意见中关于重点支持行业的描述并不是保险类科技公司上市的障碍,科创板实施中应该并没有应用型企业、开创型企业这样的说法。
不过他也认为,科创板短期内肯定是制度上的安排,虽然具备科技能力并且成长迅速的企业都有机会,但优先会推动实业型科技公司上市,比如5G、物联网、芯片设计、先进制造、精密仪器、生物、绿色出行等等。
A股上市险企仅7家 ,保险科技公司超500家
2018年末,保险业总资产超18万亿元,人身险公司91家,财险公司88家。但是在主板上市的险企数量并不多。中资保险公司有10家通过直接IPO方式和非IPO方式间接实现了上市,其中A股有7家(其中两家为曲线上市),单独H股上市的3家。
目前实现A+H两地上市的保险公司包括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5家公司,其中国寿还在纽约上市,另有国华人寿、天安财险分别借“天茂集团”和“西水股份”在A股曲线上市。除了这7家公司,还有在港交所上市的3家内地保险公司,包括中国再保险、中国太平、众安在线。另有保险中介机构泛华保险在纳斯达克上市。
除了上述上市公司,合众人寿、泰康保险、华泰保险等公司此前都曾传出打算上市,此前泰康人寿已推进员工持股计划完成。另有35家保险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截至目前,已有几家新三板挂牌的保险类企业欲冲击港交所上市。
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除了科创板的行业限制问题,成熟的保险公司可能更倾向于价值发现和运作更成熟的主板市场,而更可能青睐科创板的是新兴保险科技企业和互联网保险公司。据不完全统计,现有保险科技公司超过500家。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保险科技正在快速的赋能和改变保险行业,互联网保险创业公司激增,受到风险资本的青睐。有统计显示,2012年,国内未上市的保险科技企业融资次数仅4次,融资额仅300万元。5年之后的2017年,融资次数和融资额分别达到42次和逾15亿元,其中众安在线实现了IPO。
有保险产业投资人士曾预计,未来十年,中国保险业将仍处于高速发展期,并将产生2家以上千亿市值的第三方平台型保险科技公司独角兽。
随着科创板设立,保险科技企业会否成为其中一支新兴力量,值得关注和期待。
“打新”不能闭着眼打了
若被放行投资科创板,险资的投资运作、资管业务的参与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多位保险资管公司人士表示,有意愿积极参与投资科创板股票,不过对于个股的选择会更注重,特别是新制度意味着对保险资金参与打新的能力要求更高。
一家中小保险资管负责人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若监管允许的话,其一定会积极参与投资科创板股票。他认为新兴的板块和股票会带来好的盈利回报,具体要看每只股票的情况而定。他表示,更倾向于会直接投资科创板股票,而非通过买科创板资管产品的方式投资。
“以前打新股是闭着眼睛打,一上来肯定44%涨停,然后再连续涨,涨个100%多都是常事。”一家大型保险资管机构高管表示,这不是成熟市场的表现,成熟市场,比如香港市场,IPO中相当比例的股票跌破发行价了,是靠市场来定价。“如果我们的科创板注册制推出以后,跌破两个发行价,老百姓马上不敢认了。”
因此,他表示,这对机构投资者来说,也意味着对投资能力这块提出了极高要求。“你一定要有个判断能力,你得有所为、有所不为,觉得这个行你就参与,不行你就坚决不能参与。”
另一家保险资管投研负责人也表示,相信科创板一定会成功,但企业投资价值还需要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