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2月28日讯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中国医药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政策和资本市场的双重冲击。医药股在2018年上半年表现突出,却在下半年遭遇一系列冲击。4+7代药采购政策的推出,宣告国内仿制药高利润时代的结束,医药企业生存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有悲观者认为未来仿制药可能会按照化工企业来进行重新估值,这对中国药企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2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生物医药BIO50人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创新药企的估值问题展开了讨论。
礼来亚洲基金合伙人林亮认为,对于中国来说,创新药都是烧钱的,产品管线很多,如何评估价值,如何扶持创新药企良性发展,不管对于二级市场还是一级市场,打通中间环节,形成一个上下游衔接一致的估值体系,显得非常紧要。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生物药企,它们做创新,烧钱的同时却能得到很好的估值,并且得到投资人的认可。未来中国也会有这样一个过程,特别是中国推出科创板,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医药产品,得到更多的价值挖掘和认知。
广发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罗佳荣认为,二级市场医药公司的估值目前出现非常严重的分化。“到了2018年,感受非常清晰的估值是怎么分化的,现在有可能10倍不到的一些流通股,有2019年增长很好的,大概17、18倍的制药股,也有传统药企实现转型以后的创新药,这是我们跟得很久的东西,2500亿的市值,下跌的时候下跌,上涨的时候一点不比其他跑得弱”。
汇添富医药投资总监周睿则表示,医药企业在二级市场的估值,既然看涨,那就不应该再按照传统的PE方法,应该要看到企业未来的价值。公司发展未来的价值就是天花板,是决定公司未来市值的最核心要素,“短期到底是50倍还是60倍,我觉得这个还是与A股市场有关,也许50倍是合理的,也许5倍是合理的,我觉得真正还是一些商业模式的差异”。
而作为医药公司的代表,海特生物董事长陈亚则有不同的看法。他表示,说市值低或者高,究竟哪个更好,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关注度。从投资者角度来说,当然希望市值越高越好,企业也有责任把公司做好,让投资者分享成果。但在不同时期,企业的市值会不会那么受关注,则要另当别论。
陈亚说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他会更关心市值的问题,比如企业要发股票,另外是企业有很高的股票质押率,如果市值一跌就心惊肉跳。除此之外,在现金非常充沛,IPO时间不长,股票没有质押,负债为零的情况下,就不会那么关注市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