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A股上市险企日前陆续披露了2019年1月保费收入成绩单,相关数据显示,五家上市险企1月份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965.61亿元。具体来看,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的原保费收入较上一年同期实现两位数的增速,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平安则较为平稳,同比增长6.21%、6.93%和8.04%。分析人士认为,保费收入增速与“开门红”期间各家险企的策略有关,但行业整体上开始淡化“开门红”影响,趋于稳健增长。
“开门红”业绩国寿领跑
中国人保2月20日公告称,今年1月,公司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952.56亿元。其中人保财险、人保健康和人保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543.17亿元、39.72亿元和369.67亿元。此前,其他四家A股上市险企均已公布了1月保费收入情况,五家上市险企1月合计实现保费收入4965.61亿元。
具体来看,2019年1月,中国平安的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1565.48亿元。其中,平安财险、平安人寿、平安养老险和平安健康相应的保费收入分别约为325.47亿元、1212.41亿元、20.21亿元、7.39亿元。
中国太保1月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则为670.28亿元。子公司太保寿险、太保财险于2019年1月期间累计原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516.45亿元、153.83亿元。
此外,新华保险1月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99.29亿元。中国人寿1月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578亿元。
根据统计,五家上市险企2019年1月保费收入均较2018年同期有所增长,但是增速呈现明显分化。其中,中国人寿以同比增长24.45%领跑,中国人保紧随其后,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7.73%。其余三家险企增速均为个位数,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平安保费同比分别增长6.21%、6.93%和8.04%。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保险行业正处于结构调整时期,2018年人身险公司成绩较为平淡。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2018年前11月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仍为负增长,直到年底最后一个月才转负为正,最终实现保费收入同比增长0.85%。
在行业增速承压的情况下,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在“开门红”期间仍能保持两位数的保费增速水平,业内人士表示,这与“开门红”期间各家险企的策略有关。
申万宏源认为,国寿强调“突出价值、规模积极”的开门红策略,鑫享金生A/B款新单保费已超越2018年整体“开门红”水平;太保在“开门红”启动时点较晚的情况下,“利享年年”预期整体规模达30亿元,与2018年“利赢年年”规模基本一致,但营销时点推迟1个月;新华推行健康险与附加险主题下稳步销售年金险,整体结构大幅改善。保险行业淡化“开门红”时点数据,着眼全年保障产品稳健增长,利好长期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头部上市险企的财险数据较为亮眼。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均在公告中披露了财险业务的收入。其中,平安财险、太保财险、人保财险1月保费增速分别为18.66%和19.11%、31.18%。申万宏源认为,行业商车费改在严监管推进下预期将利于规模、渠道与风控等均具优势的龙头险企,行业头部集中效应进一步显现。
保险股持续走强
行业回归保障,价值稳步增长。近日受一系列利好因素影响,保险股表现强势。2月19日,中国人保盘中一度触及涨停,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等保险股盘中上涨。2月20日,保险股持续增长势头,截至收盘,除中国人保下跌1.42%外,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平安均上涨。
天风证券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于内地保险业长期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蕴含挑战。首先,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提出合作开发创新型跨境机动车保险和跨境医疗保险产品,发展海上保险、再保险,探索建设国际航运保险等创新型保险要素交易平台,在深圳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有望促进保险业务创新,拓展内地保险业发展空间。第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提出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不断丰富投资产品类别和投资渠道,建立资金和产品互通机制,有望丰富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渠道。第三,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提出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赔等服务,为香港保险在内地开展业务提供便利,一定程度上加剧内地保险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