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9年年会现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表示,当长期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暂未见效时,应当理直气壮地进行短期需求侧宏观调控,两者并行不悖,但应注意控制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责,避免再度出现“大水漫灌”。
樊纲认为,当前中国面临增长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体制机制缺陷,亟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家都很着急,我们也确实应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樊纲称,但是这类改革可能短期内无法见效,要长期坚持才能见效,这些改革要“天天讲、年年讲,不管经济高涨还是下降时都要随时随地做。”
樊纲强调,这时候就要区分哪些属于长期问题、长期性措施,哪些属于短期问题、短期性措施。在他看来,凡是有关形成经济增长能力的很大程度上都属于供给侧长期体制改革,需要长期坚持进行改革。
但是,当长期性改革短期内未见效时,短期内要不要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樊纲认为,提出“六稳”就是在很多长期性的结构性改革做不动的情况下,需要采取一些短期措施维持经济稳定,这些短期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需求侧的,包括财政支出、货币供应、利率与税率的调整等等。
在樊纲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的宏观调整应该是并行不悖的。一方面要随时随地、时时刻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当经济出现波动的时候,也要理直气壮地采取一些宏观调控措施。
樊纲表示,不能供给侧改革迟迟不见效,就不在需求侧实行一些必要的调节措施。“两方面都是需要的,当我们讨论改革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忘记,我们的改革如果没有稳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很多改革是难以顺利推进的。”
但樊纲同时强调,短期需求侧宏观调节一定要有限度,需要在力度上进行把握。
他用现在一提起需求侧调节人们就容易想起当年4万亿“大水漫灌”一事举例。他认为,2008年提出的“4万亿”其实并不像大家后来印象中那样“猛”,当时的“4万亿”指的是两年的支出,并且包含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4万亿里真正的刺激政策也就2、3千亿,真正的大头不在这,当年真正的大头是1年增长了6万亿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这才是出现大水漫灌的原因。”樊纲说。
樊纲呼吁,为了需求侧的宏观调整不再发生“大水漫灌”,当年的教训是:地方政府不再承担宏观调控职责,而均由中央政府承担。中央政府在调控中要把握力度,把地方债务关进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