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万亿的新增贷款、4.64万亿的社会融资增量规模,昨日公布的1月金融和社融数据让市场为之一惊。尽管此前市场早已预期1月新增贷款和社融规模将创历史新高,但实际数据规模仍远超市场预期。
从贷款和社融的细项看,可谓数据全面回暖。这其中既有年初银行信贷“早投放早受益”的季节性因素,也有前期宽信用政策密集落地后效果逐渐显现的作用。也因此,不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1月天量数据预示着信用宽松周期的开启,尤其是社融存量增速将迎拐点,实现止跌企稳。
从新增信贷的结构看,天量新增贷款的主力依旧是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这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质疑。尤其是票据融资规模自2018年4月以来就持续大增,不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票据融资常常被银行作为信贷规模的“调节器”,其持续大规模增长并不能反映出真正的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反而说明银行的风险偏好较低,用票据冲贷款规模进行套利。
不可否认,3.23万亿的新增贷款规模中,肯定有一部分是靠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来冲规模,但这并不足以全盘否定新增贷款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一方面,票据融资虽有时会被银行拿来冲贷款规模套利,但使用票据融资较多的主体是中小微企业,票据融资的高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是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反映。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使用票据融资的企业中,中小微企业的占比超过六成。目前,大量企业通过签发和转让票据解决账款拖欠和资金周转问题,已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中,中小微企业的比重为62%。
另一方面,1月新增贷款数据中,有一个重要指标出现转好迹象。当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1.4万亿元,是2018年8月以来首次出现同比多增。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一向被看作是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的一大风向标,这一类贷款维持高增长,对经济稳增长有着重要作用。根据央行公布的中长期贷款实际投向看,工业中长期贷款平稳增长;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明显加速增长,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继续高位加速增长;不含房地产业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回升。这些情况均说明企业贷款结构在优化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
总体看,1月天量信贷社融数据反映出,信用宽松周期开启,宽信用效果逐渐显现,这将对托底经济增速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再考虑到当前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中美贸易关系出现缓和迹象等因素,我们并无必要对经济过度悲观。
作者:孙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