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国内市场回顾与展望
整体上看, 1月份A股实现开门红,白马龙头行情再现,创业板指收跌。主要指数中,上证50领涨,涨幅为8.30% ,创下2018 年 2 月以来最高月涨幅;沪深 300 指数、上证综指全月分别上涨 6.34% 、 3.64% 。创业板指则收跌 1.80% 。从市场风格来看,白马龙头行情再现,上证综指表现显著好于创业板指。
从行业的涨跌幅来看,中信一级行业有半数上涨。在无风险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盈利能力稳定、股息率较高的消费和金融板块颇为受益,家用电器、食品饮料、非银金融以及银行涨幅居前,分别上涨 12.62% 、 9.15% 、 8.60% 、 8.24% ;传媒、综合及餐饮旅游行业跌幅较大,分别下跌 -3.61% 、 -6.05% 和 -6.72% 。
主要宏观数据简评
Ø 官方制造业PMI微升,财新PMI快速下滑,仍都在荣枯线以下
1 月中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MI ) 49.5 ,较前值回升 0.1 个百分点,维持荣枯线以下。五个分类指标中,生产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从业人员指数下降 0.2 个百分点至 47.8 ,连续 4 个月在荣枯线以下,随着春节临近,预计 2 月从业指数环比将继续下降。需求继续位于荣枯线以下, 1 月新订单指数为 49.6 ,下降 0.1 个百分点,连续 8 个月下降。新出口订单指数 46.9 ,上升 0.3 个百分点,连续 8 个月在荣枯线以下。海外需求放缓是订单持续下滑的根本原因,欧洲、日本 1 月制造业 PMI 指数均降至荣枯线附近。
1 月官方制造业 PMI 数据表明总体需求增长仍然低迷。虽有小幅反弹,主要是上游工业品的补库需求推动。生产、新订单以及价格指标仍处于低位,总需求依然面临进一步下滑的压力。往前看,关注信贷、社融等经济领先指标的走势以及进一步的逆周期托底政策。
财新制造业 PMI 录得 48.3 ,创 2016 年 2 月以来新低,远不及预期的 49.6 。分项指数中,新订单指数 47.3 ,创 2015 年 9 月以来新低,远不及前值 49.8 。就需求来看,疲软的内需还导致新订单总量连续两个月下降,且降幅有所加大。受此影响,采购活动也在 20 个月来首次出现收缩。库存方面,采购库存录得下降,成品库存也结束连续两个月微升,略有下滑。财新 PMI 的中小企业样本更大,此次财新 PMI 与统计局 PMI 分化符合这一特征,从统计局 PMI 看,中小企业 PMI 大幅下行,统计局 PMI 整体回升主要由大企业带动。
2 月 A 股市场展望
创业板商誉暴雷结束,今年业绩增速有望稳定
整个 2019 年 1 月份,创业板累计下跌 1.8% ,相对而言沪深 300 指数上涨了 6.3% ,两者涨幅相差 8 个百分点。这样的涨幅差距,是由于市场投资者对于创业板商誉地雷已经有了充分的预期,因此在 1 月份集体选择了谨慎。但截至 1 月 31 日,创业板股价已经充分反映了相关利空,随着商誉暴雷结束,创业板在 2 月份开始了快速反弹。
汇丰晋信科技先锋基金基金经理陈平表示,从 2015 年前后的并购案的业绩承诺期来看, 2017-2018 年可能是计提商誉减值的高峰, 2019 年开始商誉减值风险将有显著下降。再加上经过 2018 年底的大规模“业绩洗澡”之后,业绩基数的确比较低,因此 2019 年整个创业板有望获得不错的业绩增长。
另外,经过 2017-2018 年的业绩高速增长之后,主板公司的业绩增速有所放缓,但创业板在商誉风险下降和低基数的双重影响下,业绩增速有望保持稳定。因此创业板 - 主板的业绩增速差开始回升,这提升了创业板相对于主板的吸引力。后续可重点关注成长股中部分优质公司的投资机会。
行业层面宜关注二线白马股,寻找相对低估股票
从行业板块来看,今年涨幅靠前的依然是集中在餐饮旅游、食品饮料、家电等外资密集流入的消费白马板块,外资持续流入短期内仍是 A 股的重要支撑。
汇丰晋信双核策略基金、消费红利基金基金经理是星涛认为,从个股来看,部分 2018 年表现优秀的大盘蓝筹白马股已经面临估值过高、增长预期放缓,虽然短期有外资持续流入做支撑,但我们倾向于认为,从性价比来看,这部分股票的潜在风险已经远大于潜在收益。
从价值发现的角度,我们可能会更倾向于去关注一些估值已经充分调整,且未来业绩能够维持稳定增长的二线白马股,利用 PB-ROE 选股策略,寻找被相对低估的股票,去从中发掘一些更具风险收益比的机会。
A 股继续春季躁动行情,但持续性待观察
由于全球流动性边际宽松,创业板商誉减值风险集中释放,以及对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存有乐观预期, A 股进入 2 月以来表现良好,但后续行情能否继续,还需要看未来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的实际效果、上市公司盈利改善程度等。
从目前已披露的业绩预告来看,剔除一次性减值影响之后,上市公司盈利下滑的速度在预期范围内,业绩修正之后的风险溢价仍然处在非常有吸引力的位置,值得我们对于后市保持一定程度的乐观,当然短期波动可能会加大,仍然需要规避掉高商誉和大幅减亏的公司。
债市方面回顾:
1 月债市继续大涨, 10 年国债和 10 年国开收益率创新低。 1 月 2 日央行宣布 2019 年起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微企业贷款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 500 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 1000 万元”。同时, 1 月央行实施降准置换 MLF (中期借贷便利),结合之前创设的 TMLF (定向中期借贷便利),释放长期资金 8000 亿元左右,引导中长期利率下行。经济基本面方面,从中观数据观察, 1 月经济呈现供需双弱。需求端的地产销售大幅下滑,前十大地产商的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下降 26% ,这也是 2017 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而 1 月份的乘用车零售降幅虽然大幅收窄,但乘用车批发降幅依旧超过 20% 。从生产端来看, 6 大电厂 1 月发电耗煤增速同比下降 7% ,比 2018 年 12 月降幅明显扩大。
截至 1 月 31 日, 1 年期国债收于 2.39% ,较 12 月末下行 21 基点; 10 年期国债收于 3.10% ,较 12 月末下行 12 基点。 1 年期国开债收于 2.54% ,较 12 月末下行 21 基点; 10 年期国开债收于 3.56% ,较 11 月末下行 9 基点。此外, 20 年国开债收益率上行 3 基点至 3.95% , 20 年国债收益率下行 5 基点至 3.44% 。
展望下月,我们认为债市回调风险较为有限,向下仍有一定的空间。导致前期债市回调的主要原因是地方债发行放量,加之基建投资回升,引发对重走举债发展老路的担忧。但我们认为这一次地方债其实是在开正门堵偏门, 2018 年 8 月份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办法》使得地方新增隐性债务全面受限,在这样的背景下适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其实并不会大幅增加地方政府总债务,本轮基建投资只是托底而非强刺激。从经济基本面看,地产销量走弱制约投资增速,而基建托底受制于地方政府债务约束,而工业增长受制于需求端。前期居民大幅举债透支了消费能力,而出口方面外需走弱,经济下行压力仍大,对债市支撑仍在。因此从长期来看,债市依旧向好,短期调整提供配置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