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19年,资产负债“两荒”之下,银行或倾向于增加长期限同业存单来改善银行负债结构。
同业存单量价齐跌的情况在2019年的首月出现。1月单月,同业存单发行总额创近两年新低,平均发行利率持续回落,降至3.0%上下,但发行的期限结构显著拉长。
数据显示,2019年1月,9个月至1年期的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在各期限中占比最高,为35.93%,而此前这一占比多为10%甚至以下。多位券商分析师认为,同业存单期限调整的背后是监管政策约束所致。
此外,在1月公布的发行计划中,多家银行上调了同业存单全年发行计划,如A股30家上市银行中,已公布发行计划的银行中有15家上调,10家与去年持平,3家下调同业存单发行计划。全年来看,2019年同业存单发行量将延续2018年的上升态势。
同业存单发行量一路上行,背后是银行间资产、负债“两荒”的难题,多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银行负债端压力尚未明显缓解,在尚未满足监管指标的情况下,对同业存单仍有依赖;同时,银行间市场资金充裕,银行对优质资产需求加大与市场供给不足加剧,同业存单在其中起着配置的过渡作用。
发行规模回落,期限结构显著拉长
同业存单往往有着年初发行收缩、年末发行放量的情况。2019年的首月,同业存单发行总额创下近23个月以来新低。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2019年1月同业存单发行总额达10572.10亿元,平均发行利率为3.0369%,净融资规模为2532.40亿元。
1月的同业存单发行规模相较2018年12月,收窄超四成,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近期银行资金流动性较为充裕,银行并不缺头寸,因此发行同业存单较少。此前,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春节前市场整体处于宽货币环境,伴随着跨节因素的削弱,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出现下降属于正常的回落。
此外,也有分析师提及,同业存单到期量较少是发行下降的另外一个原因。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2019年1月同业存单到期量为8039.70亿元,是2018年以来单月到期规模最小的月份。
量跌的同时,同业存单的“价”同步下行。在经历2018年末短期上扬后,同业存单平均发行利率出现回落,1月平均发行利率为3.0369%,较2018年1月的4.799%下降逾三成。孙彬彬称,未来资金利率将持续下行,同业存单的票面利率或回到2.50%之下甚至更低。
同业存单的发行利率定价基准参照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因此,同存发行利率的走势一定程度上被视为资金面的风向标。今年1月份以来,3个月以上资金利率持续下行,以3个月期Shibor为例,该期限资金利率由月初的3.285%一路下行至2.90%,下行幅度为38.5个基点。
一位来自城商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资金整体利率走势向下,再加上年初一般性存款回流,各大银行发行同业存单的动力并没那么强烈,而且业内对今年流动性的预期普遍向好。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同业存单发行规模正常回落之际,期限结构显著拉长。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1月,9个月至1年期的同业存单发行总额高达3792.30亿元,在各期限中占比最高,为35.93%。而此前,这一占比多为10%甚至更低。
事实上,期限结构的这一变化在2018年下半年就有迹象,股份制银行尤为突出,和2017年相比,股份行一年期同存发行占比在2018年8月达到高峰,同时9个月期限的同业存单占比上升十分显著。多位券商分析师认为,同存期限调整的背后是监管政策的约束所致。
2018年7月1日,《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正式实施,对同业融资进行了限制。
《办法》提出三个新指标,分别是净稳定资金比例、流动性匹配率和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这三个指标的考核对短期限的同业存单影响较大,如在净稳定资金比例的考核中,6个月到1年的融资可用稳定资金系数50%,而6个月以下的为0,这就直接导致市场上1个月至6个月期同业存单供给下行。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李锋称,三大银行流动性新指标的推出,使得同业存单供给边际走低,进而也影响同业存单利率下行。“监管政策变动是2018年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下行的重要推手。”他称。
银行仍青睐,多数上调发行计划
尽管1月的发行规模明显缩减,但全年来看,同业存单发行量可能将延续2018年的上扬态势。数据显示,2018年,金融机构同业存单共计发行约21.10万亿元,较2017年全年发行规模上升4.62%,创2013年同业存单开始发行以来的最高年度发行水平。
再来看2019年,截至2月1日,从已公布2019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的300多家银行中可以看到,多数银行上调了2019年的全年发行计划。
以A股上市银行为例,第一财经记者整理发现,30家银行中,除了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还未公布外,有15家银行上调了发行计划,10家与去年持平,仅有3家下调。
而在15家上调的银行中,宁波银行上调规模最大,为1400亿元,幅度达73.68%,此外,建设银行、贵阳银行、上海银行、长沙银行、无锡银行、张家港行、江阴银行上调幅度均高于或等于30%;下调的3家银行为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和紫金银行,下调规模分别为200亿元、500亿元和50亿元。
穆迪金融机构部副总裁、高级分析师诸蜀宁告诉记者,银行在确定发行计划备案额度时,除了考虑到自身负债情况外,还会考虑同存到期规模、发行成本和监管要求等因素。他还提及,发行计划的备案额度是针对同业存单发行余额进行控制,在具体的发行过程中,需结合整体的市场情况分析,如同业存单发行的难度等。
另外,从计划发行额度上看,股份行较高,如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计划发行均高于或等于6000亿元;其后是大行和城商行,如建设银行、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均高于3000亿元;最后是农商行,如吴江银行、江阴银行,发行额度低于200亿元。
上述城商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经历了2018年的同业严监管后,各大银行的同业存单发行规模趋于平缓,而银行并未大幅收缩同存规模,也体现了负债端压力仍存,且这一压力还可能加剧。
监管规定,在2018年一季度,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银行发行的1年以内同业存单被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2019年第一季度,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下金融机构发行的同业存单也将纳入MPA考核,不少银行面临着缩表压力。
银行资产负债“两荒”
作为中小银行加杠杆的利器,同业存单的供求变动也反映着银行资产负债端的需求。
从负债端来看,银行一般性存款增速偏慢,负债压力长期较大,同时,一些高息理财产品对存款亦有分流,导致银行揽储难度增加。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承远表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端增速差存在一定缺口,表明负债端压力尚未明显缓解,银行对同业存单存在一定的依赖。
而部分银行同业负债占比距离监管要求仍有一定的安全边界,为其发行提供了空间。另外,去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实施一系列降准操作带动资金市场利率走低,进而拉低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不少商业银行选择放量发行以降低负债成本。
不过,央行的操作虽然能为市场补充流动性,但从央行手中获得流动性的主要是大行,中小银行处境仍艰,一些中小行只能利用同业工具,尤其是同业存单获得大行的超储从而扩展负债端。
从资产端分析,在当前环境下,银行间市场资金充裕反映出商业银行在资产配置上或已经面临“资产荒”问题,商业银行对低风险、高收益等优质资产需求加大与市场供给不足加剧。
“对于认购方来讲,央行连续降准之后,银行间资金较为充裕,信贷投放不足,投同业存单是最理想的选择,既有利润,又能控制风险。”一位民营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银行的信贷投放受其风险偏好较低和资本补充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制约。上述人士称,一些银行资本充足率存在压力,尽管有流动性,但信贷投放产生的货币乘数增加效应受资本金制约,资金流向金融市场的概率较大,如配置国债、同业存单等。
李锋亦认为,尽管货币政策相对宽松,流动性大量投放至银行间系统,但由于中低信用资质主体风险暴露,银行惜贷较为严重,“资产稀缺”问题凸显,资金在银行间系统内空转,导致银行间资金流动性与实体流动性“冰火两重天”。
融360分析师杨慧敏称,未来银行或倾向于增加长期限同业存单来改善银行负债结构。针对此,不少银行早已有所动作,如增加9个月至1年期同业存单的发行量。但还需注意的是,利用同业资金优化资金来源结构的前提是银行要有核心的存款,才能较好平衡主动负债规模,把控风险。